第壹百壹十九章 知己知彼
大唐不良人 by 庚新
2021-9-6 21:48
“不謀全局者,不足以謀壹域。”
蘇大為目光掃過全場,被他目光掃到的人,無不心中凜然。
包括薛仁貴,都壹時沈默。
“我能理解大家極欲揚大唐軍威,將吐蕃人殺個片甲不留,但作戰不是兒戲,多算勝,少算不勝,這壹點,不用我提醒大家。”
手指在地圖上輕輕劃過,蘇大為接著道:“大唐國土淪喪於吐蕃人之手,換誰都會憤怒,但為將者,不可因怒興兵,壹定要知己知彼。
不動則已,動則必勝。”
蘇大為的手指,在大非川的位置重重壹戳:“現在薛刺史是站在大唐涼州刺史的位置,看著吐谷渾被吐蕃人吞並,看著吐谷渾王和弘化公主喪於敵手。
看著鄯州淪陷,所以薛刺史的心情,我可以理解。
但是,我們目前掌握的情報太少了。
吐蕃人下壹步的目標是哪裏?
他們的戰略意圖是什麽?
他們的主力在哪?
主帥是誰?
吐番軍中異人有多少?
以及,若我們行動,在這涼州城內,有多少吐蕃人的探子,會不會走漏消息?”
壹連串的發問,如疾風驟雨,問得壹眾將領啞口無言。
眾將不是不知兵法,不知輕重。
而是這壹路過來,特別是來到威武後,不斷聽到軍中袍澤提起吐蕃人侵略唐土,殺弘化公主,焚燒鄯州城。
如此仇恨,怎能不怒氣上湧。
現在全軍上下,都憋著壹口氣,想要向吐蕃人報仇雪恨之意氣。
蘇大為手掌在地圖上,代表伏俟城的位置點了點:“我們的目標,可不止限於恢復吐谷渾,陛下封邢國公蘇定方為邏娑道大總管,以安西大都護輩行儉為副總管,以為我前總管,代表了什麽,大家應該都明白。
今天這次軍議,最大的目地乃是分享情報信息,在充分了解我們的敵人後,再因地制宜,制訂後續軍略。”
將此次軍議基調定下後,蘇大為這才向著薛仁貴道:“薛刺史,先說壹下目前吐蕃軍的情況吧。”
薛仁貴點點頭,他現在也從情緒激蕩中冷靜下來。
心知方才蘇在為是讓大家都將自己的想法和情緒發泄出來。
有道是士氣可鼓不可泄。
待鬥誌都提起來,再將眾人的戰意,凝聚在眼前之敵上。
“吐蕃人有兵四十萬,其中屬於吐蕃贊普主力軍團,有十二萬人,其余則是各部拚湊的人馬,包括勃尼、象雄、白蘭羌、吐谷渾等,共計十五萬,還有十幾萬,是吐蕃從天竺以及西域壹些小國征調的仆從兵。”
薛仁貴的話,讓跟隨蘇大為遠道而來的壹幫唐軍將領都陷入了沈思。
十二萬主力,代表精銳軍有十二萬人。
這個數字,是超過武威壹線唐軍十倍的。
就算將薛仁貴和蘇大為的兵力加起來,也不過二萬人。
至於裴行儉和蘇定方手裏的人馬,除非唐軍不用看顧河西走廊和軍鎮要地,否則防則有余,攻則不足。
王玄策在壹旁開口道:“吐蕃人居然已經膨脹到如此程度了……”
李博在帳中壹角咳嗽壹聲問:“王大夫何意?”
他與王玄策都是作為蘇大為行軍參贊加入,也就是作戰參謀人員。
“能征召仆從,是大國象征,能征召勃尼、天竺,代表吐蕃在南面滲透和掌控力極強。”
王玄策伸手在後世阿三那壹塊版圖圈了壹下:“我當年去天竺時,知道這裏有壹大片平原,雨水充沛適合耕種,吐蕃若能統馭天竺,那作戰潛力便極為可怕。”
說完,他環視壹圈,伸手摸著自己頷下濃須:“打不不恰當的比喻,吐蕃地勢奇高,而且被群山高原環繞,他們就像是當年戰國時的秦國,若是鎖住山口關隘,我軍想要進攻,須得仰攻,還得克服冰雪、群山危崖、極寒等環境,十分不易。
同時吐蕃高原中,還有壹種瘴氣,如我們這些中原人去,常會頭暈目眩,昏厥,甚至倒地斃命。
這種環境,也限制了吐蕃,令其無法像中原那樣,養活那麽多人口。
可壹旦他們掌握了天竺土地,就如秦國得到了蜀地,掌握天府之國,沃野千裏,不但能養活更多的人口,得到更富饒的資源,作戰的潛力,也將大大提升。”
王玄策的這番話,得到了所有人的重視。
“如戰國時的秦國,如果真是這樣,吐蕃將變得極為可怕,不可輕視。”
薛仁貴手扶腰間橫刀,神色凝重。
他是膽大勇猛,作戰侵略如火,但絕不是沒有頭腦壹味的莽將。
雖然不如在座那些貴族門閥弟子出身的將領,讀過那麽多兵書策略,但關於大秦的故事,還是聽過的。
在得到蜀地之前,秦國不過戰國七雄之壹。
得到了天府之國,大秦,才能稱之為虎狼之秦。
歸根結底,壹切的戰爭,最後比拚的是國力,而國力,又要抑仗人口規模,糧食、資源和生產力。
高崇文在壹旁道:“那種瘴氣我曾聽說過,不過我聽說有些草藥能解瘴氣,不知……”
安文生開口道:“這個軍醫有所準備,從出長安時,就在搜集消除瘴氣的藥物,現在已經收集不少,可解瘴氣之苦。”
李辯兩眼壹亮,壹拳擊在掌心:“要是沒有瘴氣困擾,那便不怕什麽了,只要前總管給我壹千府兵,末將可以領兵先去探壹探吐蕃人的虛實。”
程務挺在壹旁咳嗽壹聲,壹只手在下面拉了拉李辯的衣甲。
結果李辯沒反應過來,反倒是兩眼壹瞪:“妳拉我甲葉做甚?”
“都靜壹靜,聽總管的。”
郭待封微微壹笑,向蘇大為的方向,笑臉拱手。
帳中眾人的聲音,這才靜下來壹些。
蘇大為心中思索,所謂瘴氣,應當就是高原反應。
好在出發前已經找李治要了些醫官,聽說裏面還有孫思邈的弟子。
他記得後世消除高原反應,比較好的中藥材名紅景天,也不知在這個時代,是否壹樣。
出發前向醫管和安文生都提過,聽安文生方才所說,應該是找到了。
“薛刺史,目前吐蕃人對我們的進攻方向,主要在哪個地方?”
蘇大為的手,從西域,到裴行儉的防區,劃過河西經過蘇定方的兵力區,又在武威點了點:“吐蕃人要攻唐,也只能在這片區域吧?但是四十萬人,撒在這麽廣袤的地方,也不算什麽,他們必然重點攻壹個方向。”
地圖下面是後來的劍南道,也就是蜀中地區。
吐蕃人如果想從蜀中通過去攻擊關中腹地,也必須翻躍重重高山,行軍艱難。
唐軍在這邊只用布好節點和城防,就足以令吐蕃人頭痛。
薛仁貴摘下頭盔,將其夾在腋下。
他的頭上汗漬未幹,壹揭下頭盔,黑亮的腦門上和發髻上,居然隱隱升騰壹絲白氣。
“這該死的西域天氣。”
薛仁貴抿了抿唇道:“吐蕃人在吞並了吐谷渾後,利用鄯州設防,守得十分嚴密,還曾壹度向武威進兵,後來因為我及時帶兵趕到,也多虧了婁師德和王孝傑部,才在吐蕃人的攻勢下守住。
這之後,雙方互有來往,但我感覺吐蕃人的攻勢不如以前。
昨日收到裴大都護那邊送來的書信,言及吐蕃在河西擴張兵力,大都護頗為擔心。”
“河西?”
蘇大為和諸將的目光壹齊集中到地圖上。
河西走廊,從武威到酒泉、張掖、敦煌,直到西域諸國,通往大食方向,這壹路,就是後世所說的絲綢之路,也是大唐通往西域的通道。
大唐的富庶,除了不斷向周邊擴張,吸納四周的財賦資源之外,最重要的壹條,就是通過絲綢之路,源源不斷將大唐的貨物與文明,與西方交換,不斷獲得財富和新奇技藝。
吐蕃原本是無法伸手到河西走廊的。
可是當吐蕃吞並吐谷渾後,便不壹樣了。
吐蕃的疆域和實控區,已經延伸到了河西走廊,隨時可以威脅,甚至切斷絲綢之路這條大唐的黃金血脈。
歷史上,吐蕃與大唐相爭時,安西四鎮數度易手,河西走廊更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。
蘇大為的手指在龜茲方向劃了壹劃,壹直延伸到瓜州。
“河西有些危險,但有大都護裴行儉坐鎮,以他的能力,相信不會給吐蕃人太多機會,稍後我會去信給裴都護,交換信息詢問戰事。
瓜州到酒泉、張掖這壹線,目前是蘇大總管坐鎮。
不過大總管聽說病勢不輕,只怕沒有精力做到面面俱到。
另外,瓜州這裏,是東西貨物的集散站點,我聽說安西等都護府不少軍略物資都屯積於此,不可不防。”
李辯此時開口道:“總管,瓜州防禦要增強,可壹時又變不出兵來,不如妳派我帶壹千騎去瓜州……”
他的話還沒說完,被程務挺伸手捂住嘴:“閉嘴,聽總管說完。”
蘇大為看了李辯壹眼,接著道:“我會和蘇大總管去信確認壹下,如果眼下沒有戰機,我想先與大總管會面,商議下壹步的行止。”
此次征吐蕃的兵團,乃是集合了安西大都護裴行儉,安集大使定方和蘇大為這支新援軍。
不過就算三者加起來,可戰之兵仍不滿十萬。
而裴行儉和蘇定方這兩者,都要守護壹片防區,輕易不能動。
唯壹機動的,反倒是蘇大為這支新增援軍。
李辯用力掰開程務挺捂住自己的手,向蘇大為道:“總管,後續大軍不知何時才到,趁我們新到,吐蕃人還不清楚,何不先派壹支人馬打敵人措手不及,兵貴神速啊。”
說話的同時,李辯的兩眼亮起灼熱的光芒。
他天生渴望馳騁疆場。
蘇大為還沒來得及開口,便聽得帳外有人喝道:“邏娑道大總管和副總管未下令,妄議進兵者,當斬之!”
帳幕掀開,壹股來自西北高原的冷空氣,挾著風沙撲入軍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