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不良人

庚新

歷史軍事

炎熱的天氣,已經持續半個多月。 傍晚時壹場突如其來的瓢潑大雨,非但沒有驅走炎熱,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十二章 倭國

大唐不良人 by 庚新

2021-9-6 21:46

  副將是黑齒常之從行伍中提拔出來的,軍事素質不差。
  聞言不由壹驚:“達率是說,唐人可能跨海來打我們?這……這怎麽可能!”
  的確不太可能。
  從貞觀年間至今,大唐的作戰方略,從長安,壹直向著北方。
  遼東故土。
  首要敵人,乃是高句麗。
  在高句麗沒有倒下之前,大唐舍高句麗來攻百濟?
  這種事,此前從未發生過。
  這也是百濟膽敢在大唐皇帝李治頒布詔書,令其與新羅罷兵後,還屢教不改的原因之壹。
  天塌下來,有高個子,不,有高句麗頂著。
  如此擴張實力的好事,傻子才不幹。
  高句麗正面頂住大唐,自己與倭國壹齊把新羅給偷家滅了,猥瑣發育,豈不美哉?
  重利在前,百濟上層,早已迷了眼睛。
  曾有大臣向義慈王進言,說若是壹再觸怒宗主國大唐,為智者所不取。
  但是遭到扶余福信當場唾罵。
  義慈王也拍案而起說:天予弗取,反受其咎。
  這句話是誰說的來著?
  對了,好像是漢人裏壹個用兵如神的家夥,淮陰侯韓信身邊壹個智者說的。
  韓信沒聽。
  結果為漢國呂後所殺。
  扶余義慈用這句話當堂懟回去,自認為是十分得體的,甚至有些洋洋得意。
  此後,與倭人聯兵共圖新羅,成為朝堂上的主流意誌。
  整個百濟的國家機器,都在為此而開動。
  如今萬事俱備,只等倭人準備好,約定日期發兵即可。
  “以前沒發生過,不代表以後也不會發生,既然唐人的細作可以跨海而來,那麽唐軍跨海來擊百濟,也未嘗不可能。”
  “將軍,那,那我們……”
  副將名鄭冬信,壹時給嚇住了,連舌頭都開始打結。
  “先別慌,就算唐軍要來,也不是壹時片刻的功夫,要準備戰略,準備渡海的船只,沒有半年以上的準備,我想不可能。
  如果他們來的人少了,就不能起到大的作為,如果人馬眾多,那渡海準備的時間需要更長。
  我意唐軍不會在短期內趕到。
  若能在年內開始渡海用兵,已經算是神速了。”
  聽到黑齒常之的分析,鄭冬信松了壹口氣,拍了拍胸口道:“嚇死我了,若唐軍現在殺來,咱們還真是措手不及。”
  “時間還是很緊。”
  黑齒常之用手指了指地圖,食指從百濟這邊的熊津江口,繞了壹圈,又指在新羅釜山。
  “倭國遲遲不能決定作戰時間,這些人究竟在做什麽,如果再拖延下去,就太危險了。”
  “達率的意思是?”
  “我國與倭國同時用兵,從東西兩方進兵,快則兩月,慢則四月,可攻入新羅金城,到那時,可宣布新羅滅國,但是要想平定全境,將軍中抽出來,至少還得數月。
  若這個時候唐軍殺向我國,如何抵擋?”
  這麽壹說,鄭冬信頓時醒悟。
  到那時,百濟主力被吸引在新羅腹地。
  自己的後背,幾乎是毫無防備的,暴露在大唐兵鋒之下。
  若唐軍和過去壹樣,從陸路進兵,先伐高句麗也就罷了。
  若是真的跨海來戰。
  足可壹戰滅百濟國祚。
  因為此時百濟的都城泗沘正在熊津江水道旁。
  從大唐山東出海,可以從熊津巷登陸,又可以逆江而上,沿熊津江直插百濟都城。
  以水路的速度,百濟堅持的時間,不會比他們計劃滅新羅的時間更久。
  壹想到這裏,鄭冬信背上冷汗涔涔,仿佛看到了末日景象。
  “達率,那我們,我們該怎麽辦?這個時間太危險了,不如上報大王,舉全國之兵,守住海路。”
  “不急。”
  黑齒常之嗔怪的看了他壹眼:“我跟妳說過,任何時候都要有靜氣,唐人常說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,正是此謂。
  情緒對作戰沒有任何幫助,壹定要極其冷靜才能做出最準確的判斷。”
  “是,末將受教。”
  鄭冬信忙向黑齒常之誠摯鞠躬。
  “當下最緊要的,是抓住這夥唐人細作,大唐到底是個什麽意圖,從他們身上,我們能得到更準備的答案。只有知己知彼,才能做出應對。”
  “達率說得是。”
  “這夥唐人細作異常狡猾,而且身為異人,實力強悍,不可正面力敵,得想個什麽辦法,讓他們落入網中。”
  黑齒常之喃喃自語:“所以我現在得做出判斷,他們,目地是什麽?要往何而去?”
  “知其從何而來,知其往何而去,便可依著這條脈絡,制定萬全之策。”
  “猛獸再強,強不過獵人,終究會被獵人的陷阱給抓住。”
  黑齒常之的手指在地圖徐徐畫動著。
  鄭冬信的目光不自覺的被吸引住,跟著他的手忽東忽西,壹顆心七上八下。
  終於,黑齒常之在地圖上重重壹點。
  “就是這裏了,我料他們必然會經過此處,此地,最適合設伏……”
  “達率!”
  遠處,忽有兵士來報。
  “熊津城南臺主派人護送倭國使者,說他們也可以出壹份力。”
  “哦?”
  黑齒常之擡頭,臉上終於露出幾分笑容。
  “原本我還擔心實力不足,有倭國這些人在,又可多幾分把握。”
  他是壹路護送倭人來到熊津城的,對這些倭人的兇悍最清楚不過。
  那些人裏,有著倭國天皇近身武者,實力非同小可。
  “那就太好了。”
  鄭冬信舔了舔唇,以手撫胸道:“達率,我去安排這些倭人,若有什麽事達率都可交待我去做。”
  “妳先去吧,我壹會就到。”
  黑齒常之緩慢,但卻富有節律的將地圖疊起,收入胸懷,嘴裏喃喃自語:“這些倭人,都願意把倭皇身邊武士派來了,為何卻遲遲不定出兵日期呢?古怪。”
  自古以來,百濟與倭國淵源頗深。
  百濟上下崇佛。
  倭國最早的佛教,就是從百濟渡海傳入。
  另外還有許多百濟工匠移民到倭國,將大陸的技術文明傳播到當時還落後的倭國列島。
  倭國朝廷還專門將飛鳥川的壹條支流取名百濟川,並在百濟川附近安置百濟工匠,以示不忘百濟拉兄弟壹把的恩情。
  此外,倭國與百濟有點像是戰國時期中原的情況,各有人質在對方國家。
  百濟王子扶余豐璋就在倭國當人質。
  扶余豐璋又名扶余豐,是百濟義慈王第五子,百濟名扶余豐璋。
  他還有壹個倭名,叫藤原鐮足。
  此時倭國天皇是二進宮的齊明天皇,壹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太。
  是的,是倭國女皇,比大唐則天女皇更早。
  這位老婆婆曾在公元642年,也就是大唐貞觀十六年第壹次登基,史稱“皇極天皇”。
  三年後,其子中大兄皇子,與蘇我石川麻呂等人發動宮廷政變,當庭刺殺權臣蘇我入鹿,逼得半妖蘇我蝦夷遠詐死遠遁大唐。
  次日,皇極天皇讓位於其弟孝德天皇,立中大兄為皇太子。
  於是中大兄大權獨攬,並在次年開始了著名的“大化改新”。
  倭國白雉五年,唐永徽五年(公元654),在大唐發兵征西突厥之際,孝德天皇在難波駕崩,中大兄又重新把老媽搬出來二次登基,是為齊明天皇。
  雖然是老媽做天皇,但中大兄依舊是大權獨攬,派大將阿倍比羅夫東征西討,戰無不勝,幹掉政敵有間皇子。
  在這種背影下,百濟使者到倭國求援,還帶了百十個唐軍俘虜過來。
  中大兄壹見,喜得猛拍大腿,就鬼室福信那兩下子我還不清楚嗎?
  他都能抓這麽多唐人,看來大唐不過如此嘛。
  我大和天兵要是上去,還不輕輕松松撿個大便宜。
  對了,唐以前那個隋什麽的,不是日落入天子嘛?
  我大倭國自是日出處天子,要是滅了大唐,占據豐腴的中原之地,豈不美哉?
  打打打,這仗誰也別攔著,撿便宜的事不能落後。
  答應百濟扶余福信,先滅新羅,再滅大唐。
  有了中大兄此番承諾,鬼室福信自然也就抖了起來。
  挾此功,在百濟朝堂上將自己的政敵狠狠打壓壹番,大有壹種:我倭國大哥要來,就問妳怕不怕的氣勢。
 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,中大兄命死堂藤原鐮足留守朝中,他親媽齊明天皇禦駕親征,征調全國各路兵馬,浩浩蕩蕩要去征新羅,取得第壹個跨海的跳板。
  但老太太畢竟年事已高,壹番折騰,舟車勞頓。
  才到福岡,人已經累得奄奄壹息。
  加上時值九州天氣炎熱,軍中疫病盛行,大軍還沒出征,已經狼狽不堪。
  正是如此情況,中大兄才遲遲沒與扶余福信定下出征時間。
  實際上他急啊,他比誰都急。
  奈何親媽不給力,看著都快掛了,再急,也不能擡著齊明天皇這時候出海,要是海路上掛了,這仗也別打了,回國致哀吧。
  中大兄此時的心情,如熱鍋上的螞蟻,團團亂轉。
  除了派出使團和倭國異人,壹時無法可想。
  要麽老太太病好,齊明天皇禦駕繼續親征。
  要麽就駕崩吧。
  如此半死不活的拖著,才最讓人頭禿。
  中大兄急得賭咒罵娘的心都有了。
  哪裏知道,此時百濟與新羅的情勢,已經開始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  在遙遠的西方。
  大唐水軍,浩浩蕩蕩。
  如巍巍昆侖,踏波渡海,誓平百濟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