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魏

苍穹之鱼

历史军事

魏青龙二年。
蜀丞相诸葛亮十万大军出斜谷、越秦岭,进讨渭南,魏大都督司马懿 ...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九百一十二章 都护

争魏 by 苍穹之鱼

2023-5-14 20:36

  熊津都督府设立之后,豪强们果然规矩多了。
  老老实实的组织对马韩、辰韩的最后一击。
  豪强们认真起来,三韩当然不是对手,所谓的五万大军,连半个月没撑到,就被如狼似虎的豪强们击败了。
  三韩彻底亡国,多了三十一个世袭罔替的县令。
  每个县比中原小多了。
  没办法,僧多粥少,即便如此,还有十几个豪强没分到。
  就在杨峥准备回返大兴的时候,豪强们又来整活了,这次他们看上隔海相望的倭国……
  杨峥有些无语,这帮人还真是欲壑难填。
  “倭国刚刚立下新朝,颇有实力,非三韩可比,臣建议修养生息几年,派细作渗透,知其虚实,然后用兵。”卫瓘建议道。
  “伯玉所言甚是。”杨峥也觉得有些疲惫。
  年纪大了,对领土反而没有年轻时那么渴望。
  不过豪强们愿意折腾,就去折腾吧。
  这两年还是先歇一歇,大家都缓口气,反正倭国就在哪里,也跑不了。
  杨峥要的是可持续发展,而不是猛冲猛打。
  眼下当务之急不是攻占多少土地,而是深耕中原。
  武功,大秦足够了,缺的是文治。
  回程途中,刚到荥阳,西域却传来败报,西域联军对河中的战事不利,萨珊波斯国力强大,在河中修建了不少城池,细作也得知秦军将出征河中,严阵以待。
  西域诸国联军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见河中是块硬骨头,心思就散了。
  两军大战,七万西域联军对五万萨珊波斯。
  谁也没想到,两边陷入胶着时,联军一哄而散,尹春陷入苦战,一万七千高昌府兵顿时陷入重围。
  不过面对敌人的劝降,他们没丢大秦的脸面,奋勇血战,阵斩近万敌军,重创不可一世的萨珊军。
  如果不是粮草被吃完了,敌人截断水源,尹春说不定能创造一个奇迹。
  就在即将全军覆没时,幸亏于阗军死命救援,才将重伤的尹春救回。
  北面的杨毅军面对萨珊波斯的城池,也是一筹莫展,虽然攻破几座,但自身伤亡也重,他的麾下本来也是骑兵居多。
  大秦现在面对的敌人不是松散的游牧民族,而是一个文明。
  翻开萨珊波斯的历史就会知道,他们也是一个传统的征服者,是波斯人最辉煌的王朝,从诞生之日起,便一直在扩张,一直在战争。
  看完败报之后,杨峥一脸阴沉。
  此次战败,对大秦影响很大,西域诸国本来就不怎么配合,现在败了,他们能心服?
  “以大汉之强,对西域尚且三通三绝,一场小败,无足挂齿,此时也可分清西域诸国谁真正归心大秦。”杜预安慰道。
  杨峥沉吟片刻后道:“此战是朕大意了,不该这么快进军河中。”
  是错就要认,这几年太顺,以至于有些轻敌了。
  西域都没整合好,就仓促进兵,对手也不弱,战败也就在情理之中。
  不过话说回来,尹春没给大秦丢脸。
  秦军宁死不降,深深震撼了萨珊人,让他们不敢趁胜追击。
  西域仍在大秦的控制之中。
  诸国虽心中不服,但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当出头鸟。
  “穿朕诏令,速派医学士带良药赶赴西域,保住尹春!”杨峥对身边亲卫下令道。
  人才是最重要的,失败一次无所谓,下次再来就是。
  这一战,差不多也摸清萨珊波斯的战力。
  优势兵力,还有主场优势,却跟府兵打成这样,只能说这次是他们走运了。
  谁控制了河中地区,谁就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。
  在航海没有兴起之前,丝绸之路就是这块大陆的经济命脉。
  有利益,当然要争夺。
  你不拿,就会便宜别人。
  河中原本就是无主之地,亚历山大曾攻占此地,安息人曾攻占此地,大月氏也曾占领此地,建立贵霜帝国,然后是萨珊人、大食人、西辽、蒙古、大毛。
  华夏也曾尝试开拓此地,只可惜怛罗斯之战后,没等到高仙芝重振旗鼓,安史之乱接踵而至……
  华夏文明要真正走出去,与其他文明掰掰手腕,则必须进军河中!
  因为葱岭和天山,以及大漠草原隔绝了中原帝国与其他文明的联系。
  所以大秦需要在葱岭以西得到一块落脚地。
  “朕欲重立四大都护府,漠北设安北都护府,西域设安西都护府,交州设安南都护府,辽北设安东都护府,元凯、伯玉以为如何?”
  “陛下不是刚刚设立熊津都督府?”卫瓘问道。
  听名字就知道都护府的品级在都督府之上。
  大汉曾设西域都护府,秩比二千石,是西域之地最高的军政长官。
  此次战败,暴露出的问题就是尹春对诸国联军的控制力度不够,名义上的兵权,不等于真正掌握了诸国的兵力。
  说实话,打仗,还是需要自己人上。
  别人只能敲敲边鼓,打打顺风仗,指望他们玩命,那就是天方夜谭了。
  “臣愿出任西域都护一职,愿陛下恩准。”杜预主动请缨。
  卫瓘眼珠子转了几圈,想说什么,最终还是咽了回去。
  杜预的心思,杨峥当然知道。
  一是避开朝堂上争斗,二是立功名,好在史书上留在更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  杜预不好财,不好权,唯独喜好名声。
  也只有他去,才能十拿九稳。
  如果成功,将来在西域封个世袭罔替的国公就是了。
  杨峥有些无奈道:“历次国家有事,皆是元凯挺身而出。”
  杜预笑道:“此乃臣子本分,此去不仅扬大秦国威,亦为传播儒家风化,臣身为士人,岂能置身事外?”
  “哈哈,你我君臣三人,必名震古今!”杨峥亦大笑,没忘记一旁的卫瓘。
  卫瓘一脸感动,“臣能遇陛下,实乃万幸也!”
  杜预拱手道:“谢陛下成全。”
  “元凯为安西都护,马隆为安东都护,陆抗为安南都护,安北都护,何人可以担当此任?”
  人选其实很多,张特、文鸯、蒙虓、马循都足以胜任。
  卫瓘拱手道:“漠北非比寻常,非智勇双全之人不足以胜任,臣举荐庞侍中!”
  “庞青?”杨峥望着卫瓘,这不就是支开竞争对手吗?
  不过,让庞青去漠北也行,一来避开朝中越演愈烈的内斗,二来,此次也未尝不是一次增加资历的机会。
  几年之后,庞青回朝,就可以与卫瓘真正的分庭抗礼了。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