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六百二十七章 阻力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5

  孫皓登基之後,壹改丁奉與秦國結盟之策。
  與司馬昭眉來眼去。
  司馬昭派遣前壽春降將徐紹、孫彧出使東吳。
  孫皓亦派遣光祿大夫紀陟、五官中郎將弘璆出使洛陽。
  “知以高世之才,處宰輔之任,漸導之功,勤亦至矣。孤以不德,階承統緒。思與賢良共濟世道,而以壅隔未有所緣,嘉意允著,深用依依。今遣光祿大夫紀陟、五宮中郎將弘璆宣明至懷……”
  陳壽讀完洛陽傳回的密報,楊崢臉色沈了下去。
  這是孫皓給司馬昭拍的馬屁。
  東吳與司馬氏勾勾搭搭,對秦國而言當然不是什麽好消息。
  “大王,東吳有國書至!”趙阿七捧著另壹份縑帛進來。
  “念!”
  陳壽接過縑帛,“秦王仗劍披荊斬棘,十數年屢破強敵,天下英雄無出其右,孤在江東,深為仰慕,可惜不得壹見,引為生平之憾事,今遣右將軍諸葛靚為使,略表心意……”
  楊崢壹楞,孫皓這人還挺有意思的,剛給司馬昭拍了馬屁,又來拍自己的?
  不過這壹手相當漂亮。
  意思是妳們兩家我都不得罪,妳們先打妳們的,別管我,我躺平……
  這說明孫皓有幾分頭腦,在東西之爭中保持中立。
  有孫皓這封信,楊崢也放心了,至少南面不會再有大戰。
  秦國的敵人仍是中原。
  楊崢令陳壽寫了壹封回書,安撫孫皓,大義是兩家沒啥大仇,妳有這個覺悟,本王十分欣慰。
  “吳主頗有長沙桓王之風,必是明主,今後吳秦兩家安守疆界,永不侵犯。”諸葛靚睜著壹雙大眼睛天真道。
  楊崢幹笑兩聲,既然有孫策之風,又豈會安守疆界,永不侵犯?這不是自相矛盾?
  孫皓是不是明主,不妨走著瞧。
  看諸葛靚的意思,似乎吳國上下對他充滿了期待。
  以吳國現在的德行,不是換壹個明主就能逆天改命的。
  不過這是人家的家事,楊崢沒工夫理。
  度田令頒布之後,並沒有如楊崢預料的壹般順利。
  豪強們對土地的欲望超過楊崢的想象。
  除了關中稍微順利壹些,河西、蜀中都不太順利。
  從古至今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。
  鎮撫司、宣義司查起來非常困難。
  “蜀中山川河湖皆被豪強侵占,封住山路,扼守水道,朝廷官吏便進不去,當地無人敢為向導,百姓下河下湖捕魚采藕,需向豪強上交七成……河西也有類似之事,草場被豪強霸占,不允百姓放牧,有些大族截斷河水,只灌溉自家良田……”趙阿七呈上壹小車的木簡。
  楊崢隨意翻看了幾個,氣的整個人發笑,如百姓上山砍柴,八成歸豪強,織出的布帛,也全部按極低的價格賣給豪強,河西有些地方還弄出初夜權……
  度田不僅僅只度田,實則是考察土地上發生的壹切。
  關中壹片廢墟,這些事情還好,河西、蜀中卻非常常見。
  自古皇權不下縣,鄉土發生什麽,朝廷根本不知道。
  豪強們當然不傻,朝廷查明自己有多少田,就要交多少稅,自然想盡辦法隱匿田產。
  連蜀中大姓和百姓也壹起隱匿田產。
  這跟後世壹個道理。
  先秦商鞅變法,度田時也遇到過巨大阻力。
  光武帝度田不實之罪誅殺了十幾個太守,地方豪強大姓糾結百姓直接攻打官府……
  秦國雖然沒有發展到這壹步,但抗拒度田是肯定的。
  楊崢的改革差不多走進了深水區。
  以前是摸著司馬家過河,但這壹次楊崢不敢摸司馬家,必須自己過河。
  索靖、趙阿七、陳壽都看著楊崢。
  楊崢也很郁悶,其實很多政策對老百姓有利,但百姓不壹定能明白。
  如此次度田,尋常百姓能多交幾升糧?
  秦國有了錢,才能修橋補路,設置官衙、醫館,集中力量辦大事。
  “報——”堂外黃門拖著長長的顫音由遠及近,“大王,河西度田使常忌遭刺殺身亡!”
  楊崢的臉“唰”的壹下沈了下去,沒想到他們還真敢動手!
  “常使君度敦煌之田,忽有千余羌胡馬賊,殺至田間,隨行護衛七十甲士與之血戰,終因寡不敵眾而殉國,隨行文吏十七人亦慘遭毒手……”
  “好大的狗膽!”楊崢拍案而起,已經很多年沒有如此憤怒了。
  原以為蜀中最先出事,沒想到家門口的敦煌先來這壹出。
  “什麽羌胡馬賊,分明是敦煌的那幾家所為!”楊崢怒道。
  “大王請息怒,屬下親去敦煌調查此事!”索靖臉色慘白。
  敦煌最大的豪強無疑是索家。
  馬賊能通過層層衛戍和烽燧,殺到田壟上,這本身就是壹件奇怪的事。
  若真的是外部馬賊入侵,斥候、鎮撫司、宣義司會提前得到消息。
  沒有地頭蛇的配合,馬賊絕不會做的如此幹凈利落。
  當初楊崢從西平起兵,拿下武威之後,又轉擊高昌,河西三郡不得不降。
  楊崢也網開壹面,敦煌原封不動,相當於半自治狀態,以穩定西域局勢。
  任何妥協都是要付出代價的。
  索家大部遷入長安,但當地仍有相當勢力。
  “大王……”索靖雙膝跪下,“臣請命親自調查此事。”
  連度田使都敢殺,這些人的膽子太大了,若按照楊崢的性子,絕對會夷三族,震懾其他豪強。
  不過換個角度考慮,若沒有阻力,說明這場度田沒有觸及根本。
  楊崢看著地上的索靖,他這些年勞苦功高,在涼州興建牧場,在關中主持均田,政績出類拔萃,被楊崢視作魯芝的接班人重點培養,下壹步就要加平尚書事了,若是他牽連其中……
  但這場變革若是不觸及豪強,那還不如司馬家的占田制。
  “索靖聽令,妳即刻接任河西度田使,領三千武衛營入敦煌。”楊崢決定還是相信索靖壹次。
  其他話不用多說,常忌之死必須水落石出,他是聰明人,知道楊崢的決心。
  再者,他出身敦煌,屬於當地地頭蛇,熟知當地形勢。
  索靖既然敢站出來,就壹定有壯士解腕大義滅親的決心,否則根本不用主動來踩這個雷。
  這時代真正的士人,節操還是靠得住的。
  當然,這也是對他的壹次考驗。
  有鎮撫司、宣義司在,索靖想弄虛作假都不可能。
  “臣領命!”
  常忌遇刺,讓楊崢警覺起來,內部敵人和舊勢力不可能輕易的投降,動豪強的利益,形同殺人父母,從古至今都最為艱難。
  楊崢辦不成,下壹代更不可能辦成。
  忽然之間,楊崢多多少少有些理解司馬昭了。
  與士族豪強妥協幾乎是大趨勢。
  光武帝如此,曹丕如此,孫權也是如此。
  但楊崢不想如此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