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四十二章 波折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5

  自從杜預入成都之後,對蜀主恭敬有加,安樂公劉禪壹切召集,歌舞酒宴全無禁止,宗室大臣,盡皆禮遇,又極力約束部眾,每有持強淩弱,欺辱百姓者,皆當街鞭笞。
  收斂成都城外陣亡蜀軍,撥成都府庫,撫恤其家眷,賞賜有功涼軍將士。
  除此以外,還厚葬姜維、諸葛瞻、諸葛尚、黃崇、張球、張遵等將領,親自祭拜灑掃。
  百姓稱頌,蜀國上下刮目相看。
  除了改旗易幟,蜀國沒有任何變化。
  逃散的百姓回到家鄉,安心耕種。
  益州士族歡欣鼓舞,荊州士人也多入杜預幕府。
  南中霍弋、永安羅憲皆上表歸降。
  杜預壹壹好言安撫。
  事實上,此刻的羅憲也受到了吳國的招攬。
  只要歸附吳國,便可為安西將軍,列侯。
  與此同時,建平太守盛曼聲言馳援蜀國,救援百姓,領六千大軍直奔永安而來。
  永安諸城大為驚恐。
  士民逃散,連長史這個級別的官員都棄城而逃,山賊惡民趁機作亂,響應東吳。
  羅憲早識破東吳用心,回書曰:“本朝傾覆,吳為脣齒,不恤我難,而邀其利,吾寧當為降虜乎!”
  遂斬棄城官吏,人心因之而安定。
  盛曼被阻於永安。
  其後,羅憲修兵制甲,訓練士卒,得兩千精銳,剿滅賊眾。
  永安乃安。
  然而不到十天,吳國撫軍將軍步協領兩萬大軍來戰。
  羅憲扼守險要。
  成都杜預派人詢問是否需要援手,羅憲回應只需供應弩箭、盔甲、兵器,吳賊不得入蜀中半步。
  杜預甚為嘉許,送牛酒壯之,各種軍需壹應俱全。
  步協猛攻十余日,損兵折將,吳軍氣餒。
  羅憲引軍民殺出,步協措手不及,大敗而歸。
  消息傳回建業,吳主孫休大怒,令鎮軍將軍、西陵督陸抗率三萬大軍攻打永安。
  西陵,即為後世之宜昌。
  陸遜於猇亭大敗劉備後,吳國便將此地打造成重鎮,策應江陵,同時防守蜀國。
  吳國動真格的了,杜預亦不敢慢待,派令狐盛領八千蜀軍馳援。
  還在漢中停留的楊崢,收到吳國進犯的消息,不禁佩服起吳國的腦回路起來。
  這個時候不去占司馬家的便宜,反而跟自己死磕……
  說實話,楊崢連吳國國主現在是誰都不清楚。
  別看這兩年吳國對外安安分分的,人家在家裏早就殺翻了天。
  宗室、大臣,全被清洗了壹遍。
  而吳國的混亂,其實是孫權埋下的惡果。
  二宮之爭,基本讓吳國裂成兩半。
  本來諸葛恪能結束這壹切的,這也是當初孫權托孤於他的本意。
  但諸葛恪終究沒有鎮住場面。
  孫峻、孫綝二兄弟禍亂吳國,其實也是二宮之爭的延續。
  “蜀地急需休養,人心未定,屬下願出使東吳,與其結盟,共抗司馬氏。”龐青道。
  “結盟是要結盟,卻不是現在,東吳此時攻我,是在給我壹個下馬威,妳現在去了,他們也不會有什麽好臉色,還是再等些時日。”楊崢記得這段歷史,羅憲以兩千弱旅,先後抵擋住了盛曼、步協、陸抗等人的攻擊。
  再說成都有杜預和令狐盛在,蜀國應該不會出什麽問題。
  永安本身就是壹座要塞,壹夫當關萬夫莫開。
  不是堆疊兵力就能拿下的。
  “再等些時日,吳國定會先與我們結盟。”在楊崢眼中,吳國出兵,只能算是關中、蜀中壹系列大戰之後的波折。
  畢竟吳國什麽都不做,就有些說不過去了。
  “倘若吳國與司馬氏結盟?”龐青道。
  楊崢壹楞,不排除這種可能。
  當年蜀國如日中天時,孫權就與曹操結盟,背刺關羽,把蜀國拉下馬。
  這就像簍子裏的螃蟹,我上不去,妳也別想上去。
  楊崢笑道:“什麽時候虎狼要跟豬羊結盟的?東吳今日圖我,他日我亦有圖東吳之心!”
  走到今天也看開了,國與國之間只有利益,沒有朋友。
  當涼州與東吳利益壹致時,吳國自然就是盟友。
  利益出現分歧時,他們壹定會毫不猶豫的掏刀子。
  吳與蜀搞了這麽多年的盟友,也沒搞出什麽名堂。
  所以什麽事還要靠自己。
  今天吳國若能與魏國結盟,明天楊崢就能跟司馬昭喝酒聊天,都打了幾十年,結盟這壹套早就玩不轉了。
  龐青壹臉崇拜之意,“君侯之氣度,天下無人可及。”
  楊崢笑了兩聲。
  龐青忽然話鋒壹轉,“今天下十分,君侯得其三,橫跨雍涼並益,兼領西域草原之眾,若還是曹魏柱國大將軍,多有不妥。”
  “這是妳壹個人的意思,還是其他人也這麽想。”楊崢面無表情道。
  龐青立即雙膝跪地,“此是屬下壹人所思所想。”
  “行了,妳我之間不必如此,不用猜就知道他們不敢找我,所以找妳來探探口風。”
  “君侯英明。”龐青壹臉冷汗。
  楊崢最不喜部下聚眾,裹挾眾議。
  有什麽事完全可以攤在明面上說,沒必要遮遮掩掩。
  “妳覺得如何?”楊崢反問道。
  龐青臉上又滲出幾滴冷汗,“全憑君侯心意。”
  “我的心意是我的心意,當然需要聽聽妳的想法。”涼州發展到現在這個體量,不向前邁出壹步,對那些舍命搏殺的將士的確不妥。
 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當然不是為了匡扶曹魏……
  再說自己這個柱國大將軍,都不好冊封蜀國君臣。
  總不能劉禪為安樂公,自己還是亭侯?
  高築墻、廣積糧、緩稱王沒錯,但天下就剩這麽三家,低調給誰看?
  “稱帝略有不妥,稱王正可。”龐青拱手道。
  以前摸著司馬家過河,現在都跑司馬家前面去了。
  司馬昭沒有稱王,自己卻先走了壹步。
  什麽事都需要名分,名不正則言不順。
  征戰至此,中原士族不可能投附自己。
  司馬家給的東西太多了,中原士族不會接受壹個融合夷狄的二元勢力,更不會接受寒門庶族、青營大規模侵占他們的利益。
  也就是說以後都是硬仗。
  只能靠刀子解決。
  “稱王太快,先稱公,看看內外反應。”楊崢覺得還是應該穩妥起見。
  畢竟立了這麽多年匡扶大魏的牌坊,需要壹個轉變的過程,而且內部有壹些人真的忠心曹魏。
  “屬下遵令!”龐青大喜道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