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九十二章 奪氣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5

  “蜀國氣數已盡,此戰攻城為下,攻心為上。”杜預壹身戎裝,消瘦的身軀仿佛撐不起身上的明光甲。
  “姜維算的準兵法,卻唯獨算不準人心。”楊崢唏噓道。
  斂兵聚谷沒有錯,以漢中為誘餌誘敵深入也沒有錯。
  錯就錯在蜀國早已不是當年的蜀國,沈屙在身,虛不受補,姜維這壹劑猛藥,直接要了蜀國的命。
  “倘若成都不降,元凱豈非孤軍深入?”楊崢擔心道。
  能走到今天,杜預、魯芝功勞最大。
  “成都當然不會輕易投降,所以此戰之關鍵還在君侯?”
  “哦?”楊崢不解。
  “鐘會十余萬大軍入漢中,占領陽安關,蜀國大勢已去,司馬昭必起傾國之眾而入關中,以繼鐘會之後,關中壹戰在所難免,君侯若能與司馬昭分庭抗禮,則屬下在成都便有足夠的底氣,若君侯不能拒司馬昭,則成都必定死守!”杜預分析道。
  道理很簡單,實力決定壹切。
  蜀國的選擇很多,可以投降涼州,也可以投降司馬氏,還可以投降東吳。
  憑什麽投降自己?
  憑的當然是誰的刀快,誰的刀狠!
  這是壹個戰爭實力決定壹切的時代,政治是戰爭的延續。
  打贏了什麽都有,打不贏什麽都沒有。
  所以楊崢有很大的機會,也有很大的挑戰。
  以前左右橫跳,踩準時機,能混的風生水起,但現在不可能了。
  天下就這麽幾家。
  司馬氏三代接力,已經穩住了中原。
  這壹戰在所難免,楊崢退無可退。
  “所以這是奪氣之戰?”楊崢神情嚴肅。
  奪天下氣運!
  杜預點點頭,“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,君侯若要爭天下,便要在司馬氏手中搶奪氣運!”
  到了如今的地步,即便自己不想爭,圍在自己身邊的人也會推著向前去爭。
  更何況這些年楊崢的野心也在不斷增長。
  麾下帶甲縱馬之士十余萬,士卒雄於天下,占領如此廣袤的土地,若沒有吞並天下的雄心,楊崢就是聖人了。
  司馬家也不過如此而已。
  “天下大勢,在此壹舉,君侯自有天命!”杜預拱手道。
  “元凱錯矣!有天命我也要爭,沒有天命,我也要去爭!天下大勢,皆在人為,豈能托於虛無縹緲之天命?”楊崢笑道,只要進入玩刀子層面,大家就都是壹個檔次。
  別說什麽中原實力雄厚,妳打不贏我,實力再雄厚也是白搭。
  這種事情在歷史中已經出現過無數次。
  大秦本西垂小國,卻能並吞八荒、壹統六合。
  魏武起於中原四戰之地,不過壹郡之地而已,卻能屢破強敵。
  天命在人,而不在天。
  杜預眼神壹亮,笑道:“君侯果然非常人也,預自落窠臼之中!”
  “蜀國之事,便盡數交於妳手,但有不聽號令者,皆可先斬後奏。”楊崢想了想,又把林森喚來,從親衛中挑出壹百猛士,“此去蜀中,成都可以不取,蜀國可以不要,但杜元凱不得有絲毫差池,即便舍棄性命,爾等也要護他周全!”
  林森與眾親衛指天盟誓,“屬下粉身碎骨,也必定不負君侯所托。”
  杜預壹臉感動之色,“多謝君侯!”
  兩萬親軍步卒早已等候多時。
  杜預翻身上馬,沖楊崢拱手,“君侯保重。”
  “元凱亦要保重。”望著在馬上單薄的身影,楊崢心中略有不舍。
  但整個涼州,最勝任的也只有他。
  兩萬甲士騎著戰馬牽著馱馬向東南而去。
  不到兩天,涼州又下起了小雪。
  果然如杜預所言,細作傳來消息,洛陽司馬昭動了,司馬昭挾持魏帝曹髦禦駕親征,集合十三萬中軍,浩浩蕩蕩向關中湧來。
  蜀國傷口流出的血腥氣,吸引來東西兩地的猛虎。
  楊崢也引五萬步騎踏著小雪,向東挺進。
  士卒、戰馬都在風雪中昂起頭顱。
  即便是步卒也分到兩匹馱馬。
  精銳騎兵壹人三馬,河湟大馬負責沖鋒陷陣,漠北馬負責長途奔襲,馱馬駑馬負重,軍糧耗盡,則宰殺之。
  養兵千日用兵壹時,為了這壹戰,楊崢從六月起,就開始準備,連張掖、酒泉、河曲、西海等郡的府兵都調來了。
  蒙虓、劉珩、孟觀、姜伐野、彭護、文鴦、龐會等大小將佐三十多人。
  兵力上,五萬大軍看似低於司馬昭的十三萬大軍,但這支大軍集合了涼州所有精華。
  五萬大軍取自各族勇士。
  兵器鎧甲都是精心打造,每名士卒至少能分到壹件皮甲。
  糧食隨軍攜帶,殺好的羊肉就掛在戰馬上,冬天也不怕腐壞。
  司馬昭十三萬大軍加上鐘會十二萬大軍看上去唬人。
  卻有壹個致命弱點——糧食。
  而且中軍的披甲率、騎兵數量壹定比不了涼州軍。
  漢軍的披甲率也才十之四五,壹般士卒沒有甲胄。
  楊崢以前也在中軍裏待過。
  別說鐵甲,能穿上兩襠鎧就是精銳,穿上皮甲就是強軍……
  司馬昭這兩年大肆擴軍,中軍不斷被註水,裝備水平持續下降,披甲率不足十分之二。
  楊崢這幾年卻壹直奉行兵貴精不貴多的原則,大力提高裝備水平和訓練強度,鐵甲普及十之二三,皮甲卻是人手壹套。
  涼州以戰馬牲畜居多,所以不缺騎兵和皮甲。
  中原人口繁多,所以兵力強盛。
  進入蕭關,張特已經將臨涇、彭陽、涇陽、涇陰、陰密、烏支、朝那等七縣的百姓全部撤到蕭關之後。
  楊崢忽然想起自己打造的這個蕭關防線,正是歷史上大明九邊重鎮之壹的固原鎮。
  依托長城和六盤山,扼守涇水南下關中的咽喉,居高臨下,俯視從南而來的敵軍。
  “司馬昭縱有百萬大軍,也休想攻破蕭關!”張特雄心壯誌。
  “有子產在此,無後顧之憂。”
  “將軍要南下關中迎戰?”
  “這是當然,久守必失,我軍騎兵為長,何必在城下攻防?”該籌算的,楊崢與杜預早已商議完畢。
  躲在蕭關之後,就是放任司馬昭吃下漢中。
  張特眉頭壹皺,“恕屬下直言,鐘會在渭水兩岸深溝高壘,十裏壹烽燧,二十裏壹營壘,五十裏壹塢堡,騎兵難以行進,形要皆在敵手,鐘會南下漢中,以羊祜留任,此人亦非泛泛之輩,屬下多次試探,皆被其擋住,還吃了幾個小虧,此人今後當為我軍大敵。”
  “子產差矣,兵法有雲,善戰者,致人而不致於人。能使敵人自至者,利之也;能使敵人不得至者,害之也。我以騎兵見長,怎麽打,如何打,在何地打,都應在我!為何要去攻打長安?”
  “君侯欲取何處?”
  “臨晉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