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五百九十八章 酷吏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5

  “東吳既然起兵,結盟之事還要看交州之戰打的如何,大王當早做準備。”衛瓘提醒道。
  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,談判桌上更不可能。
  吳國十幾萬大軍南下,楊崢自然要做些表示,“令狐盛、周旨領蜀中兩萬府兵南下馳援交州。”
  杜預坐鎮蜀中,不可輕動。
  田章、李特、周旨資歷不夠,禿發樹機能在這次滅蜀大戰中表現不錯,又是青營出身,楊崢將他調了回來,加為散騎常侍,準備當成鮮卑人典範重用。
  支援交州最好的人選只有令狐盛。
  秦國以軍功為重,令狐盛由蜀中小校,壹躍成為交州刺史,背後本來就有不少人在說閑話。
  所以楊崢願意給他壹個機會。
  不過南中、交州的都督之權,仍是霍弋這位宿將,壹切聽他軍令。
  “永安也可虛張聲勢,做出大軍雲集之假象,給荊州壓力!”衛瓘撚須笑道。
  楊崢道:“何必虛張聲勢?可令元凱盡起蜀中之軍,入永安,荊州能取則順勢取之,不能取則威懾之!”
  荊州和交州,必須有壹個方向打疼東吳,才能讓他們乖乖坐到談判桌上,也能讓他們認清現實。
  壽春之戰後,東吳日子過的太舒服了。
  楊崢跟司馬昭打死打活,他們專心在窩裏殺來殺去。
  現在東西之爭的格局定下,他們蹦來蹦去的。
  如果不是覬覦蜀中和南中,霍弋又怎會出兵交州?
  吳國十幾萬大軍出征不是壹兩天就能成行。
  這壹戰肯定曠日持久。
  不過秦國以南中偏師拖住吳國十幾萬主力大軍,孰優孰劣壹目了然。
  張輔出使時,楊崢親自出城送行。
  “結盟之事能為則為,不能為則順其自然,我大秦也不懼吳晉聯手。”天上風雲四合,地上楊崢霸氣側漏。
  中原在國力上最強不假,但國力並不完全等於戰力和實力。
  占有太原臨晉之後,秦國軍事優勢更大壹些,總體上處於攻勢。
  而司馬家雖然有中原,但士族門閥未必敢與楊崢決戰。
  尤其是在關中平原上。
  司馬昭只要不傻,絕不會再來壹場賭上家族、東魏的命運之戰。
  現在不是看誰更優秀,而是看誰先爛,誰的內部先出問題。
  在這壹方面,楊崢有足夠自信。
  張輔壹臉感動,“臣此去,即便不能結盟,也要挑動吳國內鬥!”
  三國之中,內鬥最慘烈的是吳國,從孫權晚年開始,整個江東士族都加入二宮之爭中。
  連陸遜都卷入了,被孫權辱罵而死。
  而他也不是唯壹壹個被孫權罵死之人。
  楊崢搖搖頭,“大秦不差壹二死間,而差諍臣、諫臣、直臣,以及敢做敢為的實臣,順其自然即可。”
  東吳隔個三五年就是壹場大亂,也不差別人挑撥了。
  張輔年紀輕輕,為人直率,有酷吏的潛質。
  酷吏對士族豪強是壞事,但對國家對君主卻大有裨益。
  他們喜用重典不畏豪強,對不服國法之人,特別是豪門貴族,敢於痛下辣手。
  商鞅也有酷吏之名,杜預的老祖杜周也是漢武帝麾下的酷吏。
  漢武時代,酷吏橫行,但也是國家實力強盛之時。
  東漢沒有什麽著名酷吏,但東漢也是豪強轉向士族門閥之時。
  武則天手下的來俊臣也是壹把好手,不要看他名聲不好,要看他對付的是什麽人,對誰最有利。
  古人的政治智慧令人嘆為觀止,拿到後世也不過時。
  大秦想要走上巔峰,敢於做事、勇於任事的酷吏壹定不可少。
  這些人就是君主手上的利刃,切除帝國軀幹上壞死的腐肉和蛆蟲。
  張輔沖楊崢雙膝拜下,激動的滿眼水光,“臣領命!”
  反正楊崢為了締造壹個強盛的帝國,什麽都豁出去了。
  當年能從駱谷殺出,本來就是多活了這十幾年。
  十幾年裏,壹個個看似強大的對手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先後倒下,這便是所謂的天命了。
  司馬昭其實也不過如此。
  回到秦王宮,趙阿七慌慌張張的跑來,“大王,近日多有死士自洛陽而來,其意當在魯公、衛公、索司馬等重臣!”
  “他娘的還來?”楊崢忍不住罵了壹句臟話。
  上壹次行刺自己未果,現在轉換目標了。
  秦國有今日之勢,壹般在魯芝、杜預、衛瓘、索靖這些人。
  否則就憑楊崢的天馬行空接不了地氣,最多也就壹割據雍涼的軍頭。
  這幾人隨便壹人倒下,對秦國而言都是巨大損失。
  司馬家在戰場上滅不了自己,開始無所不用其極了。
  “加大長安所有大臣的保護,尤其是魯公、衛公、索司馬三人,鎮撫司全滅了,他們也不能有任何閃失!”楊崢覺得還不夠,又讓他們留在府中不得外出,派出中軍裏三層外三層保護起來,政務可交由掾吏去辦。
  到了他們這個級別,也沒必要事必躬親了。
  事必躬親也不利於人才的培養。
  “唯!”趙阿七拱手,眼神動了動,“司馬氏如此無恥,我大秦鎮撫司也不是好惹的,不如派刺客刺殺司馬昭父子,還有賈充、荀勖等人。”
  來而不往非禮也,楊崢頗為意動。
  不過搞死司馬昭,東魏就會大亂了嗎?
  司馬家已經與士族門閥深度捆綁,殺了司馬昭,會有司馬炎,殺了司馬炎,司馬攸上臺。
  司馬攸比司馬炎靠譜多了,這麽壹搞反而是幫了司馬家壹把。
  也幫了鐘會壹把。
  就算派出刺客,也未必會成功。
  還有賈充,這人完全是潛在的盟友啊。
  壹心跟潁川士族過不去,陳泰、鐘會被疏遠,多多少少有他的功勞。
  當年若是沒有他,司馬昭聽陳泰的……
  而且賈充當街弒君的主兇,他活著,司馬家臉上的汙點永遠抹不幹凈。
  陰謀詭計用多了,都是有後遺癥的。
  今天刺殺外敵,明天弄不好秦國到處都是刺客。
  正如司馬家以詐謀取國,歷史上的兩晉充滿了各種陰謀詭計,有能力的人被猜忌,動輒夷滅三族,朝野上下沈迷於內鬥,最終讓華夏淪喪。
  “此等手段,非英雄所為,不可用也!”楊崢深思之後拒絕了。
  還是那句話,堂堂正正的打天下就行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