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八十八章 太原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5

  “楊賊為何會按兵不動?”洛陽城內,司馬昭與陳泰、陳騫、賈充、邵悌、荀勖等人也在商議著形勢。
  秋風漸深,寒意漸濃。
  明堂內卻溫暖如春。
  壹張巨大的錦繡地圖被架在正中,長安、姑臧、陽安關、漢城、樂城、沓中等等重要城池都被清晰標註出來。
  形勢已經非常明朗,如果鐘會拿下漢中,蜀國和涼州就被切斷了,剩下的就是國力碾壓,泰山壓頂、各個擊破了。
  涼州軍的確剽悍,但至今為止,沒有決定性的勝利。
  攻破長安,雖然重創了司馬氏,卻不是致命傷,並沒有扭轉雙方的強弱形勢。
  “楊崢用兵,壹向膽大而心細,猶如野狼,盯住獵物的弱點死咬不放,如果他不圖謀漢中,則必有更大圖謀。”陳泰盯著地圖,目光來回掃動。
  只要楊崢出兵長安,司馬昭在洛陽集結的十五萬中軍就會壓上去。
  但現在楊崢不動,司馬昭也就沒有動的必要了。
  鐘會十二大軍足以應對漢中局勢。
  “楊賊區區七八萬賊眾,入漢中則必死之局,攻長安,則力有未逮,所以只能按兵不動靜觀其變。”賈充的話最符合當前形勢。
  洛陽諸人皆以為,上壹次攻破長安,其實是諸多因素累積的結果,關中被劫掠,前前後後被消耗了壹年,長安成了孤城,糧食匱乏才被攻破。
  現在羊祜壹萬精兵,城池被加固,糧草軍械極多,外圍還有壁壘拱衛,早已成了鐵桶。
  司馬昭恨道:“若果真如此,楊賊龜縮不出,倒也壹時片刻奈何不得。”
  這時陳泰的目光從地圖上的姑臧順著黃河向北移動,經過北地、朔方、九原、雲中等地,忽然停留在雁門。
  “雁門!”陳泰指著地圖道。
  “太原?”司馬昭並沒有多驚訝。
  並州刺史石鑒這幾個月傳來的都是好消息。
  不是斬首數百,就是收復汾陽、陽曲,加固太原防守。
  石鑒還特別貼心的送來涼軍的旗號、盔甲、人頭……
  功曹都仔細查驗過,涼州的盔甲與中原的筒袖鎧、兩襠鎧大不相同,直接以鐵片鍛打而成,每壹塊甲片上都有瘊子。
  還有人頭,羌胡臉色普遍偏黑偏紅,還有不少深目高鼻的胡人,與並州的夷人差距很大。
  “石林伯清正儒雅之人,未曾領兵出戰,今太原城內皆驕兵叛將,相國當防範於未然。”陳騫拱手道。
  “石林伯鎮守太原多年,熟悉並州情勢,有功未見賞,反而被調離,城中唐咨、全端、文虎等人會作何感想?”沒有鐘會在,賈充異常活躍。
  石鑒能力的確有,歷任尚書郎、侍禦史、尚書左丞、禦史中丞,糾正去非,群僚畏之,因此聲名遠揚。
  與荀勖、何曾、山濤等人並稱為名士。
  賈充發話了,陳騫不敢多言。
  陳泰卻道:“太原為國家要沖,若淪陷賊手,遊騎南下東出,洛陽無壹日之安,河北亦不存也,不可不慎之,石林伯雖有才幹,然未必是楊崢之敵,是以當速派重將禦之!”
  陳泰的地位比賈充高了壹籌。
  現在的賈充還取代不了陳泰、鐘會在司馬昭心中的地位。
  更何況軍略上,陳泰有足夠的威望。
  司馬昭緩緩點頭。
  賈充陰仄仄笑道:“看來此重任非陳公莫屬了?”
  陳泰曾擔任過並州刺史、持節、護匈奴中郎將,在並州廣有人望。
  很多並州軍將都曾是陳泰的部下,匈奴、鮮卑對他也恭恭敬敬。
  賈充雖然是在推舉陳泰,實則以退為進,將他置於風口浪尖。
  司馬昭不可能外放陳泰獨鎮壹方,尤其是陳泰。
  堂中氣氛忽然詭異的安靜起來。
  陳泰不能開口,陳騫不好開口。
  司馬昭也頗為尷尬。
  只有賈充臉上的笑越發刻意。
  片刻之後,司馬昭輕輕咳嗽兩聲,“玄伯運籌帷幄,朝夕不可離也。”
  其實陳泰只是想提醒司馬昭註意太原,心中還有很多話沒說,比如唐咨、全端、文虎等人未必可靠,比如對面將領是誰,壹無所知。
  但現在都已經被賈充堵死了,說不出口。
  陳泰緩緩閉上眼睛。
  這時同為名士的荀勖拱手道:“兩軍交戰不可臨陣換將,石林伯有功無過,倉促調任,人心必然生疑,讓太原為國之要沖,河北門戶,亦不可不重之,相國可派壹上將鎮守上黨,太原有變,數萬步騎居高臨下,太原瞬息可定也,雁門離姑臧千裏之遙,此地只可為次戰之地,必非主戰之地,數萬步卒足以應付。”
  堂中詭異的氣氛頓時消退。
  歷史上鐘會伐蜀,正是荀勖舉薦衛瓘為監軍,才讓司馬昭成為最後贏家。
  荀氏在朝野舉足輕重,司馬昭自然也要給些面子,“公曾所言是也,石鑒有功無過,若是調離太原,諸將必定生疑,休淵,妳引三萬兗豫士卒,為吾鎮之!”
  政治的本質就是左右逢源和不斷妥協。
  司馬昭不能太得罪朝中的各種勢力,陳泰、荀勖、陳騫背後各有勢力,各有想法,反而賈充才是真正能為他所用之人。
  所以折中之法最好不過。
  “末將領命!”陳騫拱手道。
  “楊賊不動,則漢中為吾所取,若動,則吾親引大軍與之決戰!”司馬昭神情堅決。
  “倘若士季在漢中打開不局面……”賈充把矛頭調向鐘會。
  從漢中傳回的消息並不樂觀。
  大戰已經持續快兩月,陽安、漢、樂三城固若金湯,連區區三千人防守的黃金圍都拿不下,反而是鐘會損兵折將,士氣低靡。
  司馬昭沈吟片刻後道:“士季之長非在兩軍爭鋒,而在謀算,蜀主暗弱,姜維戰於外,黃皓禍於內,荊州士人、益州士人各自不睦,此士季用武之地也,漢中必為吾所取,取漢中,則進可取涼州,退可滅蜀國!”
  司馬昭磨礪多年,雖沒有司馬懿的文韜武略,也沒有司馬師的陰狠果決,卻極擅用人。
  以鐘會統兵,再以羊祜、王濬、王渾為副手,讓這支伐蜀大軍基本沒有短板。
  “相國英明!”群臣心服口服的拱手。
  自黃巾之亂以來,天下紛爭了七十多年,經歷了幾代人,無數英雄豪傑前仆後繼,中原脫穎而出。
  已經具備了壹統天下的實力。
  而吳蜀兩國日漸式微,在內爭中不斷消耗,司馬昭已有壹統天下之雄心壯誌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