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爭魏

蒼穹之魚

歷史軍事

魏青龍二年。
蜀丞相諸葛亮十萬大軍出斜谷、越秦嶺,進討渭南,魏大都督司馬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百九十七章 巡視

爭魏 by 蒼穹之魚

2023-5-14 20:34

  春耕開始後,除了親衛營的士卒,其他兩營都要耕種。
  只是壹年沒有戰亂,西平便煥發勃勃生機。
  隱匿的人口重新回歸。
  特別是今年金城與隴西連續爆發大戰,相對安寧的西平成為避難的首選之地。
  周圍安定、南安等郡也沒有戰亂,只是田地處於飽和狀態,難民進入之後直接淪為家奴或者屯田客。
  屯田客既是農奴,辛苦壹年,僅僅飽個肚子。
  而西平對主動遷徙來的百姓還算優渥。
  來者便是待歸,五年之後可成為擁有自己土地的治民。
  校尉府還負責安置,房屋、糧食、工具,能保證基本的生活基礎。
  自從魯芝擔任西平太守之後,西平的壹切就變得井井有條。
  楊崢武人出身,治民之策比較粗疏。
  比如羌胡漢混居之後,同族的抱團取暖,難免會生出隔閡,矛盾越積越多。
  楊崢固然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想法,但將想法付諸於實踐,則有很長的壹段路。
  以前交給杜預,但與杜預之間總有若有若無的隔閡。
  而且杜預的長處似乎不在治民。
  畢竟現在的杜預才不過二十多歲,還不是歷史上的文韜武略的大才。
  現在魯芝完美解決了所有問題。
  常親自拜訪羌胡長者,噓寒問暖,長幼青壯,關懷備至,每有難處,都盡量替他們解決,又設置集市,讓羌胡漢諸族互通有無,親自教授羌胡孩童漢言。
  壹時間,西平諸族皆奉魯芝為魯父。
  地方起了爭端,皆到西平找魯芝調解。
  如果楊崢是壹把鋒利的刀子,威懾諸族,魯芝就是潤物細無聲的春雨,潛移默化的改變諸族。
  就像後世京劇,壹個唱白臉,壹個唱紅臉。
  羌胡們越來越融洽。
  當然,歧視和摩擦永遠是少不了的。
  治民看不起待歸,待歸看不起奴隸。
  而治民中的漢民又看不起夷民。
  不過這種歧視反而形成了壹種動力。
  奴隸渴望成為待歸,待歸渴望成為治民。
  楊崢與魯芝的關系也頗為怪異。
  魯芝從未有過任何明確的表示,對楊崢的所作所為也從不過問。
  只管治民,不管治軍。
  連西平的幾大塊屯田區也不聞不問。
  其政令也從不超出西平。
  連近在咫尺的歸義城、大小榆谷也從不幹預。
  楊崢知道他還對曹魏抱有幻想。
  畢竟司馬懿拒絕了丞相之位,化解了不少怨氣。
  對辛敞、王沈、王渾等曹爽舊吏也全都寬大處理。
  還加封揚州都督王淩為太尉,賜假節鉞之權。
  假節、持節、使持節、假節鉞,乃朝廷和皇帝特賜的權力。
  假節最低,只能處斬觸犯軍令之人。
  假節鉞最高,代表皇帝,不必上報,可斬假節、持節、使持節!
  此舉無異於司馬懿主動向王淩妥協。
  也讓司馬懿的形象再度高大起來。
  鎮南將軍、豫州刺史毌丘儉、揚州刺史諸葛誕也全都上表表明心意。
  高平陵之變,仿佛壹顆石子投入湖水中,並未掀起多大的漣漪。
  然而平靜的湖面之下,暗流依舊在湧動。
  楊崢整日撲在田壟地頭,巡視屯田。
  與去年相比,今年奴隸們的勞動積極性大為增加。
  沒有鞭子,也沒有刀兵在後看管。
  伍長、什長、屯長們也是以身作則。
  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
  偶爾有巡騎奔來,卻沒有激起任何人的恐慌。
  奴隸與官府的基本信任已經建立。
  勞動積極性提高,很多田地又被開墾出來。
  尤其是黃河兩岸,母親河的名頭絕非浪得虛名。
  河谷、山谷中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。
  去年沒有經驗,壹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。
  壹年之後,經驗也就有了。
  如杜預所言,又有四塊大屯田區被開墾出來。
  壹些屯墾的將士還非常聰明的將兩岸灘塗圍成水窪,用來養魚。
  不利開墾之地,也圍成了畜欄,圈養些野雞野兔野羊。
  尤其是野兔,扔兩只進去,隔兩三月就成了壹窩,隔半年就能生出壹群。
  楊崢重賞了這些動腦子的將士,並推廣各大屯田區。
  巡視了屯田,楊崢又趕往西海。
  杜預營建牧場已經好幾月了。
  公孫甫與馮琦的人興建鹽場。
  糧食是基礎,馬是戰略物資,鹽是經濟命脈。
  剛到龍耆,邵通就帶人過來迎接。
  以前他披發左衽,長靿烏靴,標準的胡人打扮,現在壹身右衽儒服,頭發梳的壹絲不茍,戴壹個武弁,蓄了兩撇小須,遠遠望去,還真有那麽幾分中原武官的氣派。
  連同他身邊的胡人親兵,也全都刮去了大胡子,束發右衽。
  “屬下邵通拜見主公!”行禮也極為標準。
  “昔者人謂呂蒙,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,爾亦不遑多讓。”楊崢贊賞道。
  不得不說,漢人的服飾的確精美。
  邵通得了贊美,滿臉喜色,“謝主公。”
  龍耆以前就是西海的治所,王莽有興趣,東漢沒有興趣,也就逐漸荒廢了,後成為胡人的聚集之地。
  楊崢剛到城下,就看見城墻上掛著的壹排人頭。
  邵通連忙解釋道:“這些蠻夷頑固不化,不肯束發右衽,多番阻撓,屬下只能殺壹儆百!”
  楊崢看他的目光不禁有些復雜。
  這家夥在漢化的路上壹路狂奔,狂熱的有些走火入魔了。
  當時說邵姓是黃帝軒轅的壹支,但軒轅的分支沒有壹千也有八百……
  邵通拿根雞毛當令箭。
  入得城中,城中皆是束發右衽,無壹例外。
  邵通頗為自得。
  楊崢心中也是苦笑,看來自己的手段還是不夠強硬。
  楊崢勉勵了幾句,在城中住了壹日。
  第二日壹早就繼續西行。
  壹股裹著草原清新之氣的春風迎面而來。
  春草淺淺淹沒馬蹄,碧色接連天際,與北面的皚皚雪峰相映。
  置身其間,心胸頓時寬廣起來。
  才行了半個時辰不到,六七騎從西而來,都是典型的胡人,“妳們是什麽人?有大路不走,為何踐踏草場?”
  楊崢壹沒打旗號,二沒提前通知。
  別人認不出也是正常。
  “放肆!”劉珩紅著臉便要上前。
  楊崢扯住了他,對那幾名胡騎道:“這裏是草場?”
  “正是,杜長史劃青海草原為九大草場,輪番休牧,禁止踩踏草苗!”
  “抱歉,初來乍到,不識規矩。”楊崢拱手壹禮。
  楊崢背後有兩百多騎,對方只有七騎,楊崢這麽客氣,也讓對方好感大生。
  詢問了來由,驗看了為楊崢指明了道路。
  所謂道路,跟草場沒什麽區別,以大石堆在路邊,或者插上旗桿。
  下午,穿過兩個草場,才看到成群的馬兒和牛羊。
  馬兒骨架高大,雖比不上涼州馬,也相差無幾了。
  牛羊點綴在青草之間,悠閑啃草,粗略望去,怕不下萬頭。
  牧人或遠或近,約束牲畜。
  幾隊巡騎往來其間。
  經過了壹整個寒冬,牲畜都有些消瘦。
  但也有很多肚腹鼓起,應該是懷了崽。
  十幾騎遠遠行來。
  杜預翻身下馬,向楊崢拱手壹禮,“屬下拜見將軍。”
  “元凱遠赴苦寒之地經營牧場,有大功於我華夏!”
  “舉手之勞,將軍謬贊了。”
  楊崢揮退左右,與杜預並轡而行,“洛陽之事,元凱可曾聽聞?”
  杜預眼神黯淡了幾分,“略有耳聞。”
  “不知元凱以為大魏國勢如何?”楊崢直接將了壹軍。
  巡視西海是壹方面,探明杜預心意也是此行目的之壹。
  杜預微微錯愕,大概是沒想到楊崢如此直接,“司馬氏父子如虎如狼,今竊據權柄,大魏、大魏只怕將重蹈大漢之覆轍。”
  杜家也算是二流世家,有自己消息來源的渠道。
  風雲劇變,杜預肯定有過深思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