壹品丹仙

八寶飯

玄幻小說

郢都,廢園白龍池。
秋風瑟瑟,吹起池水漣漪,吳升麻衣草鞋,立於池畔亭中,手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百壹十章 心誓

壹品丹仙 by 八寶飯

2023-8-22 22:19

  簡葭將錄好的心誓文書呈上,雨天師、壺丘、劍宗、桑田無和吳升挨個看罷,都在其上留下神識烙印。
  心誓文書是壹種神符,來自上古傳承,並非只有學宮才會,煉神境修士以上便可煉制,但簽署時,修為越高,所受束縛就越大,若是合道修士違背心誓文書,將受天雷之劫——這是有過多例實證的,至今沒有成功逃避天劫懲罰的例子。
  雨天師沈吟道:“還有王天師和辛真人……”
  桑田無摸出壹塊玉玨,將玉玨震碎,其中飛出壹點神識,烙在心誓文書上。這神識上透露的氣息,在座之人都很熟悉,正是王蔔的神識。
  桑田無解釋:“昨日,我在虛空之中約見王天師,他將這玉玨交給我,說若是有什麽約定,可代他抉擇。”
  沒人會認為桑田無的舉動,是擅自代替王蔔決策,以王蔔之能,如果他算到這份約定於己不利,又怎麽可能將神識印記交給桑田無呢?
  因此,現在也只剩辛真人了。
  雨天師問:“誰能代替辛真人?”
  辛真人出海未歸,又沒有虛空結界,眾人無法聯絡,所以沒有人代替他。
  雨天師道:“那就先送入天地景陽鐘吧,等辛真人回來後,若是同意,便請他簽署,若不同意,我等再重新議定。”
  事實上,辛真人是沒得選的,等他回來的時候,南宮已經設立,就算他反對也沒什麽用,大不了他僵著不簽署。但不簽署,辛真人就會逐漸邊緣化,因為他沒有學宮的最高議事權了。
  心誓文書簽罷,雨天師招手,簡葭捧出壹張泛黃的羊皮圖卷,正是周室收藏的大周輿圖。
  “各管何處,定壹下吧。”雨天師淡淡道。
  輿圖是三年前的,如今諸侯各國形勢變化很大,今天這座城還是妳的,明天就落到我的手中,後天又成了他的地盤,所以各國地理只能參考。
  能參考也就足矣,畢竟學宮不是以諸侯國劃分學舍的,而是在大城建舍。今日要定的,也是各地學舍。
  雨天師完全進入了中間人的角色,不做任何建議,而是催促雙方:“以何為界?”
  劍宗想了想,道:“以淮水為界吧。”
  以淮水為界,差不多將楚國、越國和大半個吳國劃給了南宮,包括的學舍有郢都、揚州、壽春、隨城、九江、龍口、姑蘇、廣陵、延陵、舒城、會稽、宣城、余杭、毆城等十四個學舍。
  地盤不小,但學舍卻只有十分之壹,這是因為楚國南方地廣人稀,難得有像樣的大城。
  這麽劃分,桑田無肯定不能接受,當即道:“淮水以西呢?巴蜀之地呢?”
  巴蜀之地別看山川險峻,卻也有巴國等諸侯國位列其中,當年的庸國為牧誓八國之壹,統帥的便是這塊地盤,其中有不少人煙稠密之處,學宮也建了不少學舍。
  劍宗道:“巴國等地,民俗民風不同,且與北方鄖、秦是為壹脈,自然仍由學宮掌管。”
  桑田無糾正道:“劍宗此言差矣,南宮、北宮皆為學宮,我等可言南宮、北宮,卻不可言南宮與學宮,壹字之差,謬以千裏!”
  劍宗含笑道:“的確如此,是我失言。但的確就是這麽個分法,以淮水為界,從無含巴蜀壹說。”
  壹旁的吳升忽道:“以淮水為界,本就是個謬誤。”
  劍宗問:“那還能以何處為界?”
  吳升道:“不可論界,還是我剛才說的那個意思,劍宗怎可將我南宮推出學宮大門之外?界之壹說,不可取,諸侯有界,而學宮無界!”
  壺丘問:“妳們以為,該當如何劃分?”
  吳升道:“南宮、北宮同時新立,就當壹邊壹半,壹百三十四家學舍,各分六十七。”
  壺丘搖頭道:“淮水之南學舍少,以北學舍多,若照妳這麽說來,豈不是連臨淄都要分給妳們了?那北宮又將遷往何處?”
  學宮最早起源於臨淄,由臨淄向外擴散,經過百年發展,這才壹步壹步壯大,最終掃除巫魔妖三道,占據了中原。因此,學舍的建立,也是這麽分布的,猬集於齊、魯、衛、晉、宋等國。
  單是發源地齊國,不僅有臨淄、歷下、高唐、平陸、即墨、阿城、東萊、瑯琊等大城學舍,還包括被齊滅國的譚、遂、彰、紀、成等學舍,這些小國雖滅,但其城邑猶在,學宮並未裁撤,總的算下來,齊國地盤不到楚國三分之壹,學舍之數卻達楚國三倍!
  如果真按各家壹半這麽分,還真有可能把臨淄給劃走。
  桑田無笑了笑,道:“那就把齊魯留給北宮,南宮從別處找補。”
  壹半對壹半的分法,壺丘和劍宗顯然不會同意,桑田無當然知道這壹點,他提出這個方案,不過是漫天討價而已,等著壺丘就地找錢。
  兩邊就此爭來爭去,嘗試了多種方式,最終壹點壹點達成共識初步共識,即將各地學舍分為北、中、南三個部分。
  北部為秦、晉、燕、齊、魯、衛、梁、中山、莒、代、肥等國,共五十八家學舍,學舍事務全部由臨淄北宮打理。
  南部為淮水以南的楚、吳、越三國,以及巴、蜀、苴、充、鄖、胡諸國,共二十四家學舍,劃歸南學宮打理。
  剩下的鄭、宋、蔡、陳、徐、曹、邾、許、滕、薛、杞、郯、唐、邳、義渠、費、賴、頓、陸渾、仇由等國為中部,共五十壹家學舍,由各學舍自擇。
  最後壹家雒都學舍,因其意義重大,則不作劃分,由學宮直管,也就是由七位學士親自掌握,每人輪值半年,誰輪值,誰就管雒都學舍,當然,普通小事是用不著管的,有雒都學舍負責。
  南北都毫無疑義,中部由各學舍自擇的方案,則是雙方壹定程度上的意氣之爭,爭的也很簡單,就是自信,都認為這些學舍會選擇自己這邊。
  雨天師擔心中部諸學舍自擇之後,會出現地域南北相互交叉的情況,比如靠北的宋國學舍選擇接受南學宮掌管,靠南的蔡國學舍反而選擇北學宮,如此壹來恐怕有些紛亂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