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官

幸運的蘇拉

歷史軍事

浩浩復湯湯,灘聲抑更揚。 奔流疑激電,驚浪似浮霜。 夢覺燈生暈,宵殘雨送涼。 如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34章 澇凈二險灘

大唐官 by 幸運的蘇拉

2019-5-20 19:45

  途中,高嶽算是見識到宣潤的篙師們的乘風破浪技巧,他們能熟練地操控硬帆和軟帆,還會加帆,靈活地應對八面風向,遊刃有余地規避各種風險,高嶽還見到,宣潤的篙師們會在船舷兩側更捆上壹排巨型毛竹,這讓船只在浩蕩的漢水裏行駛得更加平穩順暢。
  這時船棚下,明玄法師是坦然自若的,盤旋坐在船板上,還不斷提筆,邊手持酈道元的《水經註》,記錄著漢水沿岸的水文地理,兩相參照。
  李桀因是中原出身,所以也還算過得去。倒是高固和郭再貞苦不堪言,因為他倆都算是北地人,又長久在朔方地區從軍,根本不習慣於風浪裏行舟的,“為什麽,為什麽叫俺來哇!”郭再貞索性軟綿綿地趴在船上,有點分不清南北東西了。
  這時,高嶽望了他眼,心想叫妳來自然有叫妳來的道理。
  上津堡甲水和漢水交匯的河口處,千斛船下大碇,栓系在岸邊,權知上津轉運使萬俟著,均州刺史、山南兵馬使吳獻甫,並壹幹當地官員,紛紛立在岸邊恭迎著高少尹的到來。
  尤其是吳獻甫,見到下了船還直翻白眼的郭再貞,更是喜出望外,便詢問說郭都尉還記得我嗎,我就是那個在興元府拜將壇饋贈妳寶劍的獻甫啊!
  既然郭再貞來了,吳獻甫也在此,下面事情就很好辦——吳獻甫當即從漫川關那邊帶來三百軍卒,配合高嶽帶來的工匠,在四艘千斛船的船尾處,安裝起拍桿來。
  所謂的拍桿,是種水戰的武器,其中它的原型,是天朝古代農村汲水用的桔橰。
  明玄和高嶽所要求安裝的拍桿,是種較為簡易的類型,即“t”字拍桿:
  於船尾處豎起壹根大木來,是為豎桿,豎桿的頂部施裝機關,再安壹橫桿,橫豎間恰好呈“t”字形,其中橫桿可上下做軸向運動,橫桿的頂端拴石塊,接著在橫桿的尾端拴上繩索,平日用甲板上的軲轆絞住收好,壹旦靠近敵船後,軲轆放開,橫桿的頂端便在石塊的重力作用急速墜下,拍打擊毀敵船,是為“拍桿”。
  可高嶽要在拍桿上系著的,可不是石塊。
  數日後,鄖鄉靠著漢水的岸邊,高嶽手捧圖紙,在諸人的伴同下,總算見到了所謂的“鄖鄉二灘。”
  “這二灘,叫澇、凈二灘。”岸邊的吳獻甫手指著亂流裏的壹塊巨石說到,“這便是澇灘,冬天水淺時,它便顯露如山般,隔絕往來大船,觸碰的話就算是千斛船,也必然船毀人亡。”
  隨後,吳獻甫又指向更東邊的壹處迅猛的亂流,“這叫凈灘,夏水漲起後,水流過分湍急,行旅苦之,往往夾帶著小船,沖到澇灘的大石上,無不成齏粉。”
  最終吳獻甫叉著腰,嘆口氣,對高嶽說到:“故而均州地界有歌謠說,冬澇夏凈,斷官使命。”
  連當官的都不敢在此二石灘而過,其余的商賈可想而知。
  嬸娘和雲和他們壹行,也是乘大船先在鄖鄉處登岸,而後持傳符在轉運院雇傭小船,過甲水,再入漢水,壹路過金州和洋州,到興元府來的。
  臨行前,雲和還專門找到高嶽,說起她在轉運院時,親眼見到壹艘小船,在過凈灘時因水流太急,沖向了澇灘的巨石上,數名篙師在船只粉碎前的瞬間,還抱著最後點希望,伸出長篙,企圖抵住這巨石,將船給撐開,但回答他們的卻是聲恐怖的巨響——雲和見到,長篙和船只壹起在巨石上折彎、散架解體,落水的那群篙師連帶攜帶的貨物,全部都被卷入到翻騰起伏的激流當中,消失得無影無蹤。
  所以雲和說到這個時,臉兒是煞白的。
  而韓滉的四艘千斛船能成功到興元府來,靠的絕對是過硬的技術。
  “我叫它以後斷不得任何人的使命!”高嶽指著澇灘巨石,大聲說到,“馬上先毀了這個孽障。”
  “這大石頭,可如何毀?”郭再貞非常驚訝。
  “鐵、火合壹,可克巨石。”高嶽當即說出了辦法。
  洪流當中,安好拍桿的兩艘千斛船,用鐵索相連,接著張熙立在舵棚上,揮動紅旗,大喊道:“下竹捆!”
  “喏!”宣潤的弩手、篙師齊聲大喝,聲音壓過了漢水和澇灘巨石沖撞的聲音。
  接著,洋州出產的大毛竹被撲騰騰放下了絞索,沈入水中,讓千斛船於亂流裏更加穩當。
  “下大碇!”張熙又呼喊道。
  船只上的大碇順著絞輪而下,墜入江中,船只當即如泰山般,抵在澇灘的巨石處,水狂亂地沖擊著船只,發出令人驚駭的戰鼓般聲音。
  “下遊碇!”
  船舷側的小型碇石也被拋下,防備船只搖晃。
  “起火盆!”
  “喏!”
  工匠們便在船尾拍桿下,用伸出的四根木桿,懸起了大鐵盆,裏面裝滿了上好的木炭,工匠伸出長長的裹燒火焰的長竹竿。將火盆點著,熊熊烈火騰起。
  其後的工匠放松了軲轆,橫桿上系著的,正是城固鐵官作坊裏鍛冶出來的破除礁石的器具——壹根丈余的粗重銳利的大鐵錐。
  大鐵錐順著擺下的橫桿頂端,探入了火盆當中,接著青煙不斷升起,船上的工匠目不轉睛地看著它,直到燒得通紅為止。
  “收火盆,絞軲轆!”隨著舵棚上張熙這聲號令。
  火盆被用長桿收回,而軲轆上的繩索則壹道道被絞起,懸著燒紅大鐵錐的橫桿漸漸昂起,再昂起,吊在澇灘巨石的上面。
  “放!”
  急速的軲轆轉動聲裏,鐵錐也重重墜下,壹聲巨響,砸入到巨石凸出的部位上,很快砸出了數道裂縫,錐體的高溫也楔入縫隙其中,石頭竄出幾股青白色的煙來。
  工匠和弩手們當即都歡呼起來。
  接著拍桿不斷將鐵錐吊起,再重重拍下。
  那巨石的半面,漸漸熬不住,越來越破碎,裂痕也越來越明顯,水流開始在其中橫沖直撞,裹動著小壹些的石塊,翻滾著向各處奔騰而去,大的石頭也慢慢坍塌滑落下來。
  “哦哦哦哦!”岸邊,吳獻甫、郭再貞、高固、萬俟著,還等鄖鄉的縣令、縣丞和縣尉們,都發出了既激動又難以置信的驚訝聲。
  不久,將澇灘巨石砸得支離分裂的千斛船起了碇,轉起野狐帆,緩緩退走。
  另外兩艘千斛船接替而至,它們的拍桿上,懸著的是實心的鐵球。
  鐵球不斷落下,徹底將巨石給砸碎掉。
  原本不可壹世的澇灘巨石,在壹日不到的功夫內,居然消失了!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