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謀天下

青葉7

歷史軍事

  九轉十世,投胎皇家。   命運給了他壹個尊貴無比的太子身份,也給了他壹個殘酷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930章 銀裝素裹的貞觀殿

唐謀天下 by 青葉7

2018-8-27 20:54

  安西疾陵城這幾年作為大唐與大食的邊界線,同樣也作為壹個大食兩大貴族的後勤補給中心,壹直在給大食紛亂的幾個諸侯,提供著恰到好處的支持,所以才使得這麽多年過去了,大食依然是處在諸侯紛爭、割據不斷、戰火連綿的壹種狀況下。
  也不得不說,李賢在這其中也是做出了頗多的貢獻,卑路斯的兒子納爾希耶也已經不明不白的死去,整個疾陵城往西、往東,如今已經基本上完全被漢化。
  大唐的文化、諸子百家、經史子集如今已經開始紮根在了人們的心裏,炎黃子孫、華夏民族的概念雖然還沒有徹底的立體起來,但已經是頗具規模跟雛形。
  而身為橋頭堡的疾陵城,必須要在亂世紛爭、緊鄰戰爭的大食旁邊起到壹個顯著的作用,跟發揮重要的影響力,讓所有人的百姓看到,大唐的安定與繁榮,與大食連年戰火的景象,形成的鮮明對比。
  讓人們意識到,漢傳統文化、華夏文明的精神比起大食的經書,更要能夠百姓帶來最為需要的安康與溫飽。
  這不是壹場簡單的刀對刀、槍對槍、各自擺出車馬炮,而後憑借著熱血跟勇氣,就能夠決定戰役勝利走向的戰場。
  這是壹場綜合到了極致的戰爭,甚至在更多的時候,不論是騎兵還是步兵,不論是妳的裝備精良還是落後,都不再是決定這樣的壹場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。
  文化的輸出,文明的選擇,歷史的積澱、朝廷的開明等等因素,反而成了大唐抑制大食強勢、破壞大食穩定、吸引大食百姓的主要因素。
  根據李賢在疾陵城的統計,因為不堪大食連年戰火的大食百姓,每年都會有大量的百姓攜家帶口,穿過大食各個諸侯、貴族的重重封鎖跑到疾陵城以東,或者是進入安西四鎮的腹地安家立業。
  隨著這幾年的人口遷移,隨著安西的人口越來越多,安西四鎮不論是在軍事上,還是在商業上的地位越加的重要。
  人種的多元化也成了安西這壹片土地上的另壹大特色,相較於中原的長安、洛陽,人們往往對高鼻梁、藍眼睛,只要是不同於唐人外貌特征的壹種異族印象,在安西等地是完全不存在的,這裏不論是哪個人種,都開始漸漸的在內心的深處,在骨子裏接受漢文化的傳承與文明,並且因為安西的富裕跟繁榮,而因此感到自豪。
  在安西從來沒有哪壹個人種不認為自己是唐人,每壹個進入安西安家立業的異族,如今都以能夠說壹口大唐官話而自豪,但安西的區域性語言文明,在當地依然還是主流。
  在李弘看來,李賢憂心的問題根本不用擔心,傳統文化的開枝散葉,並不是完全的在形式上取締所有文明的存在,而是在思想上形成對大唐、對華夏民族的認同感更為重要。
  兄弟兩人在書房裏足足談了壹上午的話,但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麽,即便是連貞觀殿裏現在,因為李治病重的緣故,而聚集了多大數十位的史官,也沒有人能夠親自記載下,彼此爭鬥了多年的皇家兄弟兩人,到底談了壹些什麽。
  但每個人也知道,李賢從書房裏出來的時候神色是輕松的,雖然帶著壹絲絲的惆悵跟若有所失的表情,但總體上李賢走出貞觀殿,再次壹頭鉆入漫天風雪中時,他的步伐很輕快,帶著……壹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如釋重負感。
  中書、門下、宗正寺三個衙署,在李賢離開後的不到壹個時辰裏,就聯名向陛下上奏了恢復李賢沛王王位的奏章,而陛下也在第壹時間給予了批準。
  壹個皇家宗室的王位,換來了壹個穩定、強大的疾陵城,在李弘看來這是壹筆劃算的買賣,何況這也是幫父皇了結他生前的最後壹個心願。
  沛王李賢再次恢復其親王身份,也就意味著,在他呆了長達十幾年的安西,將永遠不會再出現他的身影,哪怕是這些年跟他在疾陵城壹同支持大食諸侯的其他人,也在第壹時間被紛紛調回了長安或者是洛陽。
  雪依然在下,絲毫沒有要停壹停、歇壹歇的意思,地面上的雪也越來越厚,整個皇宮乃至整個洛陽城、或者是整片天地,都被披上了壹層厚厚的銀裝。
  武媚手裏拿著中書、門下、宗正寺的奏章,看著那李弘蓋的皇帝印章,不由得流出了眼淚,李治終於毫無遺憾的跟病痛做了最後的道別。
  銀裝素裹的貞觀殿、落寞沈寂的洛陽城、寂靜無聲的京畿道,白雪皚皚的整個大唐江山,仿佛在李治最後欣慰的閉上眼睛的那壹刻,都被時間凝固住了壹樣。
  只有那無聲的雪花,依然緩緩的從陰霾密布的天空中紛紛落下,貞觀殿前壹片悲寂,身著素衣的皇室宗親、王公大臣跪滿了整個貞觀殿前的廣場,已經與雪花完全融在了壹起。
  鼓樓的鐘聲從皇宮內帶著壹絲絲的悲痛響起,而後在大雪紛飛的天空中,向整個洛陽城傳播開來,壹聲聲仿佛帶著滄桑與寂寥的鐘聲,隨著第壹聲從皇宮響起後,便在短時間內紛紛的從洛陽城的四周響起。
  綿延不絕的鐘聲久久在天空中回蕩,像是敲打著洛陽城百姓的心臟,也像是向貞觀殿的寂靜註入了壹絲生機。
  弘道六年十二月二十七,冥冥之中仿佛被上蒼捉弄壹樣,李治在原有的歷史軌跡中,掙脫而出多活了整整十二年,而後在十二年後的同壹天,十二月二十七日駕崩。
  群臣上謚號曰:天皇大帝。廟號:高宗。安葬於:乾陵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