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2興魏

風之清揚

歷史軍事

“拜托,老曹同誌,三馬同槽,上天都給妳托夢了,妳咋就沒把司馬懿給喀嚓了,留著這麽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556章 初露崢嶸

最後的三國2興魏 by 風之清揚

2022-4-24 00:30

  匈奴人的進攻的場面極是壯觀,雖然沒有整齊劃壹的隊形,但這種萬馬奔騰亂沖亂撞的模式在氣勢上似乎更勝壹籌,鐵蹄隆隆,就連大地似乎都在輕輕地顫動,激蕩起的塵煙直沖霄鬥。
  面對匈奴人如潮水壹般氣勢滔天的攻勢,魏軍的陣形沒有出現絲毫的慌亂,已經經歷過幾次大戰的魏軍士兵,緊握著手中的長槍,就連壹絲的晃動都沒有,直面著來勢洶洶的敵人,絲毫沒有畏懼之色。
  魏軍結成的這個方陣,要比平常結成了長槍方陣大的多,至少也比平常大了十倍的規模,甚至準確來說,並不算是壹個方陣,反倒是近似壹個扁圓形的戰陣。
  不過不管是方陣還是圓陣,它的結構大體上都是壹樣的,長槍兵被布署在外圍,第二道防線是刀盾兵,處於後面的便是弓弩兵了。
  壹旦匈奴人進入到了射程之內,魏軍的弓弩手就毫不客氣地出手了,漫天的箭雨如劃過天空的壹道道流星,劃出壹道道優美的弧線,向著匈奴人的隊伍就射了過去。
  匈奴人幾乎是傾巢而出,雖是各自為戰,但馬與馬之前幾乎沒有什麽距離,都是並排或者錯位而行的。
  這樣的比較擁擠的陣形其實是弓箭兵比較喜歡的,因為弓箭兵根本就無需去瞄準,只需要將箭頭的方向朝著進攻的人群就行。
  箭雨滿天飛,劃出壹道道的弧線之後又落了下去,匈奴騎兵中箭之後,不停地從馬背上跌落下來,淹沒在人潮之中。
  在這種情況下落馬是非常危險的,被箭射死的倒也無所謂,反正就算是屍體被踐踏成泥,也沒有什麽痛苦。
  但大部分的中箭者不是死者而是傷者,有時中的甚至是很輕的傷,但從馬背上跌落下去,卻生生的成了壹陣噩夢,無數的馬蹄的從身上踩踏而過,痛苦慘死。
  在這種情況下,中箭者並非是死者,而落馬者則壹定會成為死者,而且是那種屍骨無存的死者。
  魏軍的箭矢不斷地襲來,匈奴兵不斷地有人落馬,慘叫之聲不絕於耳,但在這種大潮之下,個別人的傷亡根本就無法阻止大軍的前進,不過是眨眼的工夫,匈奴騎兵已經沖到了魏軍戰陣的前面。
  高速奔馳的戰馬被長槍所刺穿的力度非常的大,巨大的慣性讓銳利的長槍深深地沒入了戰馬的身體之中。
  這樣深深紮入的長槍是很難再撥得出來的,匈奴人就是試圖用這樣的沖擊力來破壞魏軍的戰陣,盡管要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,但是在匈奴兵人數占優的情況下,這樣的付出還是很值得的,最起碼它可以在壹定程度上,破壞魏軍的陣形完整。
  壹個沒有了武器的長槍兵,就等同於喪夫了戰鬥能力。
  很顯然這就是匈奴人最新發明來的破陣方法,用人和馬的血肉之軀踩踏出壹條破陣的路來。
  長久以來,步兵在對抗騎兵的時候,逐漸地形成了壹種比較有效的防禦陣形,那就是長槍結陣,在缺乏遠程攻擊的手段下,騎兵想要破壞掉象刺猬壹樣難纏的槍林,確實也是壹件不容易的事。
  現在從中部匈奴兵的進攻方式上,似乎可以看出劉蛟對破壞魏軍的長槍結陣還是很有辦法的,用壹部分人馬做犧牲代價,來破壞魏軍的陣形完整,其後的攻上來的騎兵就可以長驅直入,對魏軍步兵進行踐踏了。
  果然在第壹波沖擊騎兵盡數陣亡的情況下,第二沖擊波對魏軍戰陣的沖擊相當的厲害,戰陣的有些地方已經是撐受不住,有被匈奴騎兵攻破的跡象了。
  臨陣指揮的羊祜看到情勢不利,立刻下令全軍後撤。
  這種後撤並不是雜亂而無序的撤退,不是各自逃命的潰退,而是按照預定計劃的後撤。
  戰陣的收縮讓魏軍的防線變得短小了,這樣先前出現的漏洞就可以輕易地彌補上了,而且徐緩後撤的過程之中,戰線又被無形地拉長了,匈奴騎兵的攻擊距離也就加大了,似乎壹切又恢復了最初的模樣,匈奴騎兵想要突破魏軍的防線,還得進行不斷地沖擊。
  其實從戰鬥開始,匈奴騎兵已經是付出了不少的代價的,他們的傷亡人數是魏軍的十倍不止,在魏軍陣地的前面,堆集著無數的人和馬的屍體,這種屍體的堆集,在壹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匈奴人的攻擊效率。
  魏軍長槍戰陣的收縮在正常的情況下,還能堅持壹段時間,不過今天羊祜似乎並不準備再多堅持了,魏軍持續地後撤,壹直撤到偏廂車的後面去了。
  魏軍今天出乎意料地列出這麽壹個龐大的長槍戰陣,其實是陣中有陣,在長槍陣的裏面,包裹著另壹個戰陣——偏廂車陣。
  偏廂車陣是比長槍陣防禦能力更強的壹種步兵車陣,在河東郡立軍之初,曹亮就已經開始打造這種偏廂車了,只不過打造這種偏廂車相對來說,費工費時,所以直到最近,才陸續地裝備到軍隊之中。
  此次的東觀之戰,對魏軍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壹場決戰,曹亮也就不敢再藏著掖著了,他把最新式的武器,最精良的裝備都投入進來,與數倍於己的匈奴人展開壹場生死決戰。
  魏軍步兵井然有序地從每個偏廂車的空隙之中撤了回去,然後這個空隙就被擋上來,面對匈奴騎兵的,就如同是壹道銅墻鐵壁。
  這樣的戰車匈奴騎兵還是第壹次看到,之所以叫偏廂車,就是因為這種戰車只有壹面有廂體,廂體是用厚達三寸的松木板制成,在木板的後面,釘有木筋和支桿,而廂體七尺以上的高度,也杜絕了戰騎騰躍的可能。
  壹輛輛的戰車首尾相接,構成了壹道巍峨的屏障,擋在了匈奴騎兵的面前。
  劉蛟看到騎兵的進攻停滯,不禁大怒,親自上前催促,可到了近前,也不禁讓他倒吸了壹口涼氣。
  哇靠,這又是什麽稀奇古怪的玩意!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