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的三國2興魏

風之清揚

歷史軍事

“拜托,老曹同誌,三馬同槽,上天都給妳托夢了,妳咋就沒把司馬懿給喀嚓了,留著這麽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0173章 求援

最後的三國2興魏 by 風之清揚

2022-4-24 00:30

  曹叡駕崩的消息傳到了江東,孫權的第壹個反應自然是認為機會來臨了,但是進軍需要的是準備,孫權那怕再心切,壹時之間也無法籌備起足夠的軍隊和糧草來,所以伐魏之事,只能暫時拖延下來。
  主要是曹叡死得太突然了,年僅三十六歲就英年早逝了。曹叡在位其間,多次抵禦了吳蜀的進攻,令好謀善斷的孫權也不得不刮目相看。
  吳魏之間的戰爭,最近的壹次距現在也有六年多的時間了,吳嘉禾三年,魏青龍二年,也就是諸葛亮星殞五丈原的那壹年,孫權曾親率大軍,想撥除魏國在淮南新立的那顆釘子合肥新城。
  這也是吳國最大的壹次用兵規模了,孫權率大軍十余萬親征,除了壹路主攻合肥新城之外,孫權還派出兩路人馬來牽制魏軍,壹路由陸遜、諸葛瑾統率壹萬余人進入江夏、沔口,進指襄陽;另壹路由將軍孫韶、張承率領進入淮河,直指廣陵、淮陰。
  魏明帝曹叡率師親征,這也是魏吳兩國的君主第壹次在戰場上交手,合肥新城城池堅固,防守嚴密,吳軍雖然人數眾多,但也久攻不下,而且折了孫權的侄子孫泰,無奈之下,孫權只得撤兵,虎頭蛇尾地結束了這次的北伐。
  對於這次的北伐失利,孫權壹直是耿耿於懷的,其實這次北伐是東吳壹次最好的機會了,諸葛亮六出祁山,在隴西拖住了魏國的主力,孫權想著趁虛而入,壹舉拿下淮南,與諸葛亮配合,共謀中原。
  但魏國苦心經營多年的東南防線又豈是那麽容易就被攻破的,那怕是在西線戰事最為緊張的時候,魏國都沒有從東南戰線上抽調壹兵壹卒,固若金湯的東南防線讓孫權碰了壹鼻子的灰,悻悻而返。
  雖然說屢戰屢敗,但孫權進取中原之心壹直未死,只是蜀國自從諸葛亮死了之後,休生養息,再無興兵的念頭了,吳國這邊獨木難支,沒有合適的機會,自然也不敢輕舉妄動。
  曹叡的駕崩讓孫權再壹次看到了機會,而從潛入洛陽的細作那邊傳回來的消息,更讓孫權是興奮不已,魏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不和,無疑讓孫權看到了壹線的曙光。
  將相失和,這可是壹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啊!
  曹爽這種紈絝之子弟,孫權壓根兒就沒有放在眼裏,他唯壹忌憚的,恐怕只有司馬懿了,畢竟他和司馬懿是交過手的,深知司馬懿的厲害。
  這壹次曹爽和司馬懿相互傾軋,曹爽盡奪司馬懿的兵權,無疑對孫權是壹個利好的消息,也更加堅定了孫權的北伐之心。
  此次派遣全琮進攻淮南,是孫權的第壹步戰略安排,全琮作為先遣部隊,最主要的作用是試探壹下魏國的反應,總之這次孫權所謀甚大,後續將還會有更大的動作。
  壹石擊起千層浪,吳國的進犯在洛陽朝堂上引起了軒然大波,太尉蔣濟認為此次吳國大舉進攻,魏國不可掉以輕心,應立刻調動中軍南下,協助征東將軍王淩、揚州刺史孫禮,擊退來犯之敵。
  而都督的人選,蔣濟推薦的是司馬懿,畢竟在朝諸將之中,誰也沒有司馬懿的資歷高,西拒蜀國,南退東吳,北征遼東,司馬懿是戰功赫赫,論經驗,無人可出其右。
  丁謐當即反對,認為吳國進犯不過是癬疥之憂,根本就無需小題大作,單憑征東將軍王淩和揚州刺史孫禮,就足以擊退吳國的進攻了,又何需朝廷派兵前往。
  丁謐的意思自然是曹爽的意思,這次通過司馬師的入獄壹事,已經迫使司馬懿交出了禁軍的兵權,如果這次讓司馬懿重掌兵權征討吳國的話,那豈不是讓曹爽之前努力都做了無用功麽。
  蔣濟此舉分明就是濟公假私,為了幫助懷馬懿再掌兵權,曹爽又怎麽會上這個套呢?
  所以曹爽這邊的人壓根兒就不贊成蔣濟的主張,將退敵的重任交付給了王淩和孫禮自己解決。
  王淩是東南戰區的最高軍政長官,征東將軍兼都督揚州諸軍事,揚州刺史孫禮等於是他的副職。
  王淩出身於太原王氏,是漢司徒王允的侄子,王允誅殺董卓之後為董卓余部所殺,全家幾乎死絕,只有侄子王晨和王淩翻墻脫逃。王淩籍著王允的名聲,在並州壹帶很有威望,被曹操征辟為掾屬。
  魏立國之後,王淩任散騎常侍,後遷充州刺史。黃初三年,曹丕伐吳,洞口之戰中,王淩破吳將呂範,因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將軍。太和二年,王淩隨同曹休出征,在夾石與吳軍遭遇,魏軍失利,王淩拼死突圍,使曹休得以撤退。
  後轉任揚州刺史,輔佐滿寵鎮守東南防線。
  王淩年長於司馬懿,早年經歷與司馬懿也頗多相似之處,不過到了明帝壹朝時,司馬懿的升遷似乎要快於王淩,當司馬懿取代曹真成為西線最高統帥之時,王淩還在揚州刺史的位置上苦熬著。司馬懿耗死諸葛亮,大破公孫淵,功勛卓著,位極人臣,王淩依然還在東南戰線上打秋風,其中壹段時間還混到了豫州當刺史,在仕途上自然被司馬懿狠狠地甩了壹大截子。
  對此王淩很是不服,頗多微詞。
  直到曹叡駕崩曹芳即位曹爽掌權之後,王淩這才被加以重用,提升為征東將軍兼都督揚州諸軍事,成為了東南戰區的壹把手。
  王淩並非是司馬懿壹系的人,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原則,曹爽為了對抗司馬懿,自然要拉攏王淩。
  而孫禮卻是司馬懿的嫡系門生,是司馬懿的死忠,王淩和司馬懿有隙,自然和孫禮的關系不佳。
  將帥不和,無疑給了前來進攻的全琮壹個機會,全琮率軍首先攻打芍陂。芍陂是壽春南面的壹個湖泊,全琮率水陸兩路大軍北上,破壞了魏軍在芍陂沿岸的屯田,斬殺了屯兵無數,王淩從壽春出兵,與全琮戰於芍陂。
  王淩兵少於全琮,戰不利,只得屯兵於芍坡之北,等待孫禮從合肥來援。但孫禮卻是姍姍來遲,被吳將張休阻於芍陂東。王淩等不到援兵,只好撤回壽春。全琮乘勝而進,圍攻壽春,王淩只得向朝廷求援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