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8-13 14:26
隆冬漸去,春意盎然。初春的陽光散碎地灑在江南大地上,積雪消融,盈盈綠意俏然而生。
周府東南壹隅,幾縷晨光透過支摘窗照進室內,寒意微減。
梳妝臺前,女子望著鏡面楞楞出神,菱形黃銅鏡內映著女子相貌,眉如遠黛,唇若朱櫻,只是其面色微微發白,眉間縈繞不屬於年輕少女的愁緒。
片刻後,女子低低嘆了口氣,收回了思緒,素手微擡,將秀發隆起,束成婦人發髻。
女子名為徐婉,四年前嫁入周家,周家是首屈壹指的富商,錢莊買賣做的頂大,是江南商戶望塵莫及的人家。
周家家業偌大,可子嗣並不興旺,周家老爺周淮安,僅有壹子名為周泓,獨子自幼多病,吃了多少藥都不見好。
眼間孫兒的身子壹日不如壹日,周家老太太下重金,請清道觀老道士批了壹卦,卦文道娶八字硬的少女沖喜,周泓病情或可好轉。
周家老夫人忙讓人依老道士批的八字尋人,底下人奉命尋八字相符、還未出嫁的少女,最終尋到做綢緞生意的徐家。
徐家縱為小門小戶,也不會將女兒嫁給壹個命不久矣的病秧子,拒了周家遣來說項的媒人,並對周家人閉門不見。
奈何不久後,徐婉的母親生了壹場大病,請了很多大夫都醫不好。
就在徐家人焦頭爛額、束手無策之際,周家花千金從京城請來壹位大夫,大夫妙手回春,醫好了徐夫人的病,周家此意意圖顯而易見,徐家也不願平白受人恩情,無奈只得將女兒嫁過去。
頭兩年不知是價值千金的藥石起了效,還是應了那老道士的話,周泓病病巍巍的身軀有所好轉,周老夫人很是歡喜,對孫媳婦徐婉也很是滿意。
誰能料想,去歲中秋,周泓暮食多吃了幾個元宵團子,團子軟糯,周泓又長臥病榻,積食未消,就這樣撒手而去了。
徐老太太埋怨徐婉沒有照看好孫兒,致使孫兒離去,很少給徐婉好顏色,對其每日問安閉門不見,但礙於孝道徐婉還是日日勤去。
就這樣,約莫壹年時間,徐老太太從喪孫之痛走了出來,也明白了這是孫兒命數,怨不得旁人,據此後,鮮少苛責徐婉,只話間透出幾分疏離,也不曾多加為難。
徐婉今日還是如常去問安,只今日比往常早了三刻,原因無他,昨晚外出壹月有余的周家老爺,她名義上的公公回來了,今早怕也會去老太太處,徐婉不想和他撞見。
照理說公媳打個照面也無可厚非,可徐婉不知怎地,心底隱隱怕他。她與周泓新婚那天,周家老爺去北邊談生意還未及趕回,見到他,是在成親三日後。
那日她攙著周泓去拜見高堂,周泓母親早逝,周家當家主母仍是周老夫人。周老夫人和周老爺周淮安位於堂上,下面坐著幾位姨娘,徐婉擡眼就看到了她那位公公。
他身著深色長衫,腰身挺拔,面容深邃,端坐於堂前,雖流露出淺淺笑意,仍掩蓋不住周身攝人的氣勢。
徐婉端起茶盞向他遞了過去,不期然望進壹雙幽深的眼眸,雙眸諱莫如深,透露著若有若無的打量。
徐婉低眉斂目,頂著頭頂無形的壓迫之感,依次端茶敬完高堂,收了長輩賞的禮物,總算走完流程。
自那日拜見過他後,徐婉就很少見到他。源於周淮安不喜那些繁禮,又顧忌周泓身子,讓他們夫婦二人每日不必向他請安。
轉眼間徐婉已隨丫鬟到了東院,院內梅蕊綻放,陣陣梅香隨寒氣而來。
院內灑掃婦人向她行了禮,待屋前立定,徐婉讓春茗前去通傳,不久後,就見老夫人身邊的房嬤嬤打了簾子傳她進去。
屋內炭火燒的旺,驅散了凜冽寒意。周老夫人也是剛盥洗完畢,此刻正側臥於絳紫秀羅紋錦榻上,背靠紅底描金線繡牡丹的靠墊。見徐婉來了,讓人攙著坐了起來。
徐婉如常問安回話,老太太最近精神不濟,簡單的寒暄幾句後,老太太就讓徐婉回了。
出了跨院,徐婉暗松了口氣,剛才緊繃的神經此刻也放松下來,徐婉估量著此際應不會碰到周淮安了,回院左右也無事,也不著急趕回,因而放慢了趕路的腳步。
子嗣
周淮安望著長廊盡頭壹左壹右兩抹陌生的背影微微蹙眉,壹時記不起是誰。
管家周財望著自家爺緊皺的眉頭,有眼色地提醒道:“少奶奶真是孝順,壹大早就來向老夫人請安了。”
“嗯。”周淮安想來起了,原是他那位兒媳,為兒子周泓沖喜娶來的徐氏。
想起周泓,周淮安暗暗嘆了口氣,他這位兒子,從落生便帶了病根,吃藥多年都不見好,眼間周泓身子骨壹日日垮下,母親請來了老道士來探看,周淮安對此倒是不可置否,他壹向不信鬼神,看著整日憂心忡忡、食不下咽的老母,卻不好開口勸說,便任其而去了。
沒想到這老道士竟批出了娶妻沖喜的卦文,他嗤笑壹聲,只覺荒誕,對母親差人尋符合八字的女子亦是不聞不問。
尋來尋去,尋到了徐家,徐家不舍將女兒嫁來,亦在他的所料之中,哪有清白人家願意將女兒嫁給壹個病秧子?更說不準嫁來後便要守活寡。徐家不願,他也不好強求,正值北方鋪子出了點事,需他親去處理,便帶著隨從來福、旺兒等人前去查看。
半月後,母親差人送了信來,說了徐家婦人染病的事,並讓他差人從京帶來壹位大夫,他知母親用意,母親這是還沒放棄給周泓娶妻沖喜的念頭,低嘆壹聲,讓來福尋了京城峰林醫館的丁大夫前去。
丁大夫醫好了徐夫人,徐婉也嫁入了周家。
周泓娶妻那天他還未及趕回,只提前差人送回了價值萬金的珍珠玉石鑲嵌而成的頭面送回了周府,作為新婦的見面禮。
幾日後,他趕了回來,端坐於高堂,徐氏攙著周朗來拜見自己,他打量了堂下人壹眼,低眉順目、恭順安靜,心道:模樣周正,態度柔順,是個老實安分的。
他目光不及收回,徐氏就端了茶望過來,不期然和她四目相對,他並未避諱,她卻如小鹿受到驚嚇壹般錯開來,連將茶遞來時指尖都在微微顫抖,他只覺好笑。
他這兒媳不僅人長得柔弱,連性子都如貓兒般膽小。
他不喜繁禮,又顧念著兒子身子,讓下人告訴他們夫婦不必請安,因而和徐氏的碰面是寥寥無幾,這才看那抹身影覺得眼生。
思緒回籠,他已到母親院內,丫鬟行了個禮後打起簾子,他擡腳邁進屋內。
周老太太正躺在榻上閉目養神,見到他來了後,扶著房嬤嬤的手坐了起來。
“母親。”他邁步上前,在老太太的示意下坐了下來。
“淮安……咳咳……”
房嬤嬤忙上前攙著老太太。
“母親的咳疾怎還未好。”周淮安皺眉道,“兒子這就去差人喚大夫來看壹下。”
“不必了。”周老夫人了擡手止住了要起身的周淮安,“我這咳疾早已痊愈,只今日天寒復咳兩聲罷了,不必差人來看,況府內還備著大夫開的藥呢。”
“既如此,那今日就不差人來看了,母親待會可要記得喝藥。”周淮安輕聲囑咐老夫人道。
老太太應下,言畢不語,只定定望著他。
周淮安只覺眉心突突跳了壹下,已預料到老太太接下來的話。
果不其然,又是那些讓他多納新人進府的話,勸他多去內院坐坐,不要老想著外出,生意的事交給下人來做雲雲。
周淮安如往常壹樣壹壹應下,不多時,就借口府裏還有事未處理退了出來。
周老夫人望著兒子離去背影直嘆氣,房嬤嬤寬慰她道:“夫人莫急,爺正值壯年,子嗣是早晚的事。”
“我怎能不急,泓哥去了,淮安今年可都三十多了,膝下還無人,這偌大的家業以後該由誰來承繼?”
想起周泓,老夫人壹陣心酸絞痛,留下幾滴濁淚:“泓哥兒,我可憐的孫兒啊……”
房嬤嬤壹面幫老夫人拭淚,壹面道:“如今爺回府了,老奴讓幾位姨娘殷勤點,爺又不是那種冷淡的性子,說不得不久後府裏就有好事了。”
老太太經壹提醒,堪堪止住眼淚,吩咐房嬤嬤道:“妳待會給讓庫房給各房送去點補品,淮安回來了,讓她們著點心。”
房嬤嬤應下,又寬慰老夫人幾句,老夫人心緒漸定。
相邀
周淮安出了東院,穿過曲折遊廊,朝著西廂房而去,那裏是幾房妾室所居之處,他許久不歸,合該去瞧瞧。
穿過嶙峋假山,踩著鴉青石板,行至外院影壁處,他忽想起周老夫人的話,心中壹陣煩躁,頓時改了主意,停下腳步,吩咐周財把府內賬本送來,自己則轉身去了書房。
周財跟在自家爺身後走著,眼看著爺是往後院方向去的,不知怎地卻停了腳步,轉身向書房而去。
周財暗嘆壹聲,爺在外忙碌數月,回府還不及歇壹歇,瞧著這意思又要忙事,張了張嘴,有意勸壹勸,但瞧著自家爺略顯煩躁的的背影,周財登即住了嘴,不敢耽擱,忙去賬房取賬本。
不多時,周財就匆匆從賬房返來,進了書房,看著周淮安靠在紅漆嵌理石檀木椅上,沈眉斂目,面色不虞,忙恭敬地將賬本置於其面前的紅梨木案幾上,然後小心地退了出去,闔上書房門。
周淮安閉目靠著直後背檀木交椅躺了會兒,待燥意褪去,方起身查看案上賬本。
周家家業龐大,賬目繁多,賬本配由專門的管事負責記錄,每月都會呈上壹次,以供周淮安核查,他已近三月未歸,此時賬目已堆如小山。
暖陽東升,原本半暗的書房也漸漸亮堂起來。壹壹查點核對後,已過了近兩個時辰,周淮安合上賬本,將筆置於白玉鏤雕松柏高橋筆架上,身子向後靠了靠,開始思量起周老夫人的話。
他已年逾30,膝下僅有壹子,獨子還在前歲中秋去了,母親經此事後更是蒼老了許多,念及此,他心中微慟,想著此後定要體諒母親些,遵循她意,多放心思在家裏。
只是這子嗣之事,向來隨緣,他十六娶妻,十七有了周泓,此後十幾年內,姬妾亦無所出,可見緣分未到。
他已打下主意,再等兩年,如果還無子,則從宗室過繼壹個來,悉心教養便是。
只是,這徐氏,該如何安置?
他皺了皺眉,腦海裏不僅想起今早看到的那壹道匆匆背影,身材纖細,體段窈窕,正值妙齡,卻生生守了寡,著實有些可憐,且這幾年徐氏在府裏倒也安分,那就等事畢,給其壹筆錢財,遣回家去,讓她自行嫁娶。若不願,則辟壹處宅院好生養著便是。
事已想妥,方眉目舒展,輕籲口氣,準備起身,這時門外傳來周財的聲音:“爺,秦公子來了。”
周淮安唔了壹聲,吩咐道:“請他去前廳候著,我這就過去。”
前廳內,銅制面刻假山流水雙獸耳博山爐內燃著檀香木,煙霧繚繞,暗室盈香。
壹人著墨綠色直裰,外罩柿子紅狐貍皮披風,頭帶玄色氈帽,靜坐在松木方椅上,正是秦望。
秦望祖上原也是揚州有錢的大戶人家,但其祖父秦安泰為人迂腐固執,進學多年次次落榜,於生意之道又不知變通,接手秦家生意後,秦家漸漸沒落。
其父秦見川頗有些頭腦,雖隨了父親秦安泰固執的性子,卻又不至於冥頑不靈,自他經手秦家漸有好轉,只可惜其命不長,不到三十便去了。
留下二子,大郎秦山,亦是個頑固的木頭性子,壹心只想進學,屢試不第,弱冠之年了,仍是個童生,二郎則是秦望,喜好風月,不擅經營生意之道,更是結交了壹群揚州商戶子弟四處吃喝玩樂。
眼看秦家是沒了指望,就要沒落下去,卻機緣巧合得遇壹樁喜事。
秦望雖品行不堪,卻生得白皙凈秀,壹雙桃花眼更是勾魂攝魄,模樣也甚是風流,於壹次遊玩中被揚州縣令之女李翠翠看中,李翠翠揚言非他不嫁。
李翠翠生得壹副虎腰熊背,嗓子又尖銳難聽,秦望哪能願意,壹哭二鬧三上吊就是不從,但秦家眾人卻因此事心生歡喜,秦母以自己寡母、育其不易之態強逼秦望,秦望無奈只得從之。
秦家有了縣太爺這層關系,別人也給幾分薄面,久而久之,生意倒有了起勢。
只是秦望風流本性難改,壹尋著機會便溜去青樓楚館,因著家裏那位原因,他尤愛細腰細嗓,凡粉頭舞女都要依著和自家那位相反的特征來尋,這才在醉月樓包下了頭牌月梅。
他平時忌著家裏,不敢常往青樓跑,此刻已有半月沒見月梅,想的心癢難耐。
覷著家裏那位去寺廟還香的空當,溜了出來,約了幾人,正要往醉風樓趕,忽想起周淮安昨日回府了,想差人去遞拜帖想邀,卻又怕他拒了不來,因而讓那幾位先去,自己則耐住急切性子親自來邀。
為何特來尋周淮安,這裏面有些說項,秦望雖因著縣令之故,也結交了壹些富商之子,但裙帶關系,終究難上臺面,家裏那位又生的彪悍醜陋,那些人面上不說,背後卻不知如何嘲笑自己,秦望急欲攀附上其他靠山,這才巴上了周淮安。
周家在揚州壹頂壹的人家,周淮安此人又是身形挺拔,相貌堂堂,在揚州頗有威信,傳言連知府大人竟都敬之三分,這可比自己嶽父還要有排面,且和他交好後,原先還有些看不上自己的子弟都迎了上來,他在嶽父縣令大人面前亦多了些底氣,故而壹存著機會,就來周府攀交。
月湘
見周淮安跨檻而入,秦望忙起身迎了上來:“哥昨日回府,昨晚不及相迎,今日弟幾個特在醉風樓設宴給哥接風洗塵,望哥務必賞臉。”
“妳倒耳目靈通,我昨日才回,妳今日就來叨擾。”翻看了壹上午賬目,周淮安已有些憊怠,有心不去,正欲推脫。
秦望見狀,忽改了口,換了套說辭道:“哥好久不去那醉風樓,那月湘可念著哥呢,瞧著人都憔悴了不少,怪可憐見的,哥即便不給我們幾個面子,為了那月湘,也合該去壹趟。”
醉風樓的月湘乃是周淮安梳籠的壹個粉頭,因有幾分性格,周淮安便包下了她。
周淮安轉念壹想,今日府內也無事,自己剛回府,這幾個也少不得煩,不如今日赴宴,圖以後清凈,便說道:“偏妳油滑,既如此,那就同妳走壹趟吧。”
倆人進了醉風樓,此時還未及黃昏,外面天仍亮著,樓裏卻已關了門窗,掛起了燈籠,流光溢彩,映在熙熙攘攘的賓客身上,壹派的紙醉金迷。
見二人來了,醉風樓老鴇王婆子忙丟下樓下客人給身邊小廝招呼,自己則扭著腰迎了上去,嘴角掛著諂媚的笑。
“周爺,您來了,您不在的這段時日,月湘可念著您呢,連飯也吃不好,如今人可清減了壹圈,今兒宴畢,您可要去瞧瞧月湘,不然她指不定怎樣難過呢。”
周淮安自半年前包下月湘後,統共就來了五六次,人雖不常來,賞錢卻格外豐厚,因而每次來王婆子都會想方設法勾住他的腿腳。
這邊待他應下,王婆子忙歡喜地引二人至樓上包廂,並派小廝去通知月湘, 讓她精心梳洗壹番後前來相陪。
包廂內正是秦望約的那幾個,這幾人早壹人壹個美人在側,有的懷抱美人嘴對嘴哺酒相餵,還有幾個半褪身側人兒羅衫,肆意揉捏、吸吮著嬌乳,好不香艷。
見二人來了,眾人忙放下懷中美人,起身相迎,壹壹落座後,喚人上了酒菜。
吃酒、敬酒、恭維話各種場面都有,行至半酣,幾人已按捺不住浮浪性子,伸手下去褻弄起身邊的粉頭來,這還不算罷,有的還公然調戲起他人的粉頭。
月湘已梳洗完畢,此刻正伴在周淮安身側,陪他飲著酒。
包廂內場面雖淫靡混亂,卻無人敢上來調戲,倒不是因她性子倨傲,這裏面的公子哥個個都是二世祖,搶民女,弄婦人,什麽混賬事都做過,性致上來,哪管妳是什麽樣的性兒,強了死了自有人善後。
只是周懷安身側的人,他們實沒膽子動,別看周淮安此刻從容謙和,待人有禮,但做下狠事來卻是絲毫不留情面。
去年深秋,有壹北方蠻客借著酒意調戲了周淮安包下壹位粉頭,隔天那蠻客醒了酒,知道那是周家老爺的人,周老爺在北面也頗有些名頭,那蠻客尤為後悔,挑了好些禮物,親去周府賠禮,周淮安並未收禮,卻也沒有怪罪那位蠻客。
原以為此事就此揭過,沒想到不過幾天時間,那蠻客就急忙北去了,連行李都未及帶走,形狀倉皇,引得眾人紛紛揣測原因。
有人傳言,看到他走時右手少了兩節手指,可巧正是調戲粉頭的那兩根,此言壹出,眾人都駭了壹跳,自此恨不得對周淮安的人敬而遠之,那還敢生旁的心思來。
正因為此,月湘才跟了周淮安。月湘本是南方某個偏僻小縣的人,縣裏遭了洪水,爹娘兄弟都死了,遂來揚州投奔表姑母。
她表姑母早年嫁給了揚州壹個員外,員外貪色,早先納了幾房,她表姑母出嫁多年,心性被磋磨得早變了,鬥來都去,鬥下去了員外納的那幾房,並生下壹子,府外雖不知,府內卻只有她壹人。
月湘生的姿色艷麗,自來了員外府,員外壹雙眼睛賊溜溜的直往月梅身上盯,表姑母以為月梅存心勾著員外,怕她動搖自己來之不易的地位,下的狠心把她賣到了青樓。
被賣到青樓後,月梅不吃不喝,上了幾次吊,也沒能死成。本以為就要在這青樓被人淩辱至死,正萬念俱灰之際,卻聽到有人議論當年客商調戲粉頭那件事,也順帶提到了那位粉頭的現狀,說是周淮安後來給她壹筆錢,讓她贖身走了。
這件事讓處在黑暗中的她見到了光亮,於是跑去對王婆子說自己認命了,以後不會再鬧了,王婆子笑嘻嘻誇她識時務,還說等她接了客,得了賞錢,保管她日子過得順風順意,若得客人歡心,還會捧她做頭牌。
但月湘下句話就讓正笑著的王婆子臉色陰了下來,她說只侍奉心中想侍奉的人。
什麽?還要挑三撿四,當這是哪裏?王婆子哪會隨她意,依她看,自是哪位客官給的錢多,就把她送去哪屋,直聽她說心中想侍奉人是周家老爺,王婆子臉色方由陰轉晴,心想那可是個錢袋子,若是成了,不愁大把銀錢,因而耐著性子養著她,並不讓她去侍奉別的客。
終於等到周淮安來的那天,她雖心中說服自己數次,他是唯壹壹株救命稻草,自己不得已才委之,但見到他後,還是微微驚艷了壹下,心中那種不願也減去壹些。
當晚就自薦枕席,與周淮安成就了好事。事後,也果然如她所願,沒人敢對她輕浮,她亦不用去接其他的客。
周淮安知她向來靦腆,在外人前並未逾矩,只抱著她飲了幾杯酒。
鬧哄哄了到了日頭西落,周淮安興致缺缺,秦望則心中想著月梅,恨不得立即抽身離去。眾人見狀識趣地散了,各攜了美人前去安歇。周淮安隨月湘而去,秦望則直奔月梅去處。
走神(h)
月梅坐在鏡臺前有壹下沒壹下地梳著妝,見秦望推門而來,還略帶著醉意,貼心地取來解酒湯,待他飲下後,起身幫他脫外衣。
秦望忍了壹晚,那還能再等,不耐她脫衣,便將她按下,急吼吼去扯其外裳,解下小褲,看著那幽幽涵洞,撩起外袍便入了進去。
月梅哪像他如此急色,吃痛“唔”了壹聲,秦望卻不管不顧,直直只抽插了近百下,才把持不住,泄了陽精,也不急拔出,就側身躺下歇息,想要再戰壹回。
燭光下,月梅石榴紅肚兜半解,露出壹截白膩玉乳,長發披散微微覆蓋住面龐,經歷方才壹番雲雨,秦望舒爽的忘我,她卻頻頻出神,在想另壹個男人。
那人不是他人,正是周淮安,月梅憶起第壹次見他,他和秦望壹同前來,長身玉立,峻然如松,氣度淩然,月梅登即就動了心思。
這樣的男人哪是秦望這個白凈瘦弱、略顯女氣的男人可比的?
要不是貪著秦望縣太爺女婿的身份,自己斷不會應了他。
月梅雖應下秦望,心中卻不甘心,越發嫉妒起月湘來,剛才那宴席推說身體不適沒去,就是怕看到周淮安同月湘兩人纏綿會難過,她是樓內頭牌,素來爭搶好勝,鮮少敗過,沒成想卻敗在新來的雌兒月湘身上。
別人如何想她不知,月梅看見周淮安第壹眼就動意了,在這樓裏多年,見過的男人已成千上萬,這周家老爺卻是最切合她心意的,家財萬貫,出手闊綽,已讓許多男子不可比及,更何況這樣的人長得還很是入眼。
月梅本想尋機會侍奉壹番,卻無奈周淮安有壹個規矩,他雖逛青樓,卻從不碰別人碰過的女人。可自己因貪著銀錢,早把初夜賣給壹個北方客商,此刻悔過已為時太晚,月梅不得機會侍奉,常引為憾事。
且這幾月秦望於性事上越發不中用 ,常弄了沒幾下就歇下,讓她更是悔恨,她可無意間見過周老爺那物事,他那物事,粗長腫脹,很是可觀。
那天她路過月湘門前,見門沒關嚴,兩門中間虛起壹縫,透出室內嚶嚀之聲,她耐不住好奇,往內瞟了壹眼。
沒想到竟看到那樣壹幕,周淮安側對著門而坐,燭光映著他的側臉,線條堅毅,鼻梁高挺,英俊不凡。
再往下看,他袍子半撩,紫漲物事高高翹起,粗壯腫脹,另還有半截隱於茂密黑色下。月湘半跪著,雙手捧著他那物事,揉搓壹陣,張口含著壹端,被撐得腮幫子鼓起,才堪堪含住頭部。
月梅心驚,這要是入進去不得把人入死,雖看不清月湘表情,她卻看得口幹舌燥,欲火焚燒,正要在把門推大壹點縫,以便看得真切壹些,坐著的那人卻突然轉頭看來,她唬了壹跳,也不管他看沒看到自己,忙落荒而逃。
回屋後,不自覺想起那粗壯如腕的物事,頓感下體瘙癢難耐,幻想著那人俊逸面龐,伸手下去,扭著身子自瀆起來,半個時辰後,才稍解癢。
此刻又想到那壹幕,下面小穴不受控地蠕動起來,秦望物事還沒抽出,雖已疲軟,此刻卻被吸的發麻,復又硬挺如鐵,喘著粗氣起身將月梅兩腿折至胸前,望著那幽幽芳草,雄風大振,口中嚷著:“真是個騷婦”,挺臀深或淺地抽插起來。
那月梅心中想著周淮安,身下穴口似蟻蟲啃咬,萬般難受,賣力地配合其秦望來,只想早點解了癢去,因而身下或松或馳,張馳有度,只把秦望吸得精關把持不住。
咕嘰咕嘰,聽著身下水聲潺潺,望著月梅石榴紅肚兜下溢出的嫩白雙乳,秦望已到了極限,壓緊月梅身前的雙腿,用力搗弄了數下後壹泄如註。
泄了亦不舍退出,緩了壹會兒,感受著月梅穴內潮後的吸吮包裹,方抽了孽根出來,拿起床頭方帕,依次擦拭兩人身下,口中直念道:“好卿卿,真真要了人命。”
清理完畢,抱著月梅沈沈睡了過去。
爭執
二月十五,申時二刻。徐婉用過暮食,閑來無事,便想做點繡活兒打發時間,於是從梨木櫃內尋來針線、布匹、剪刀、繡架等物件,坐在塌上依著花樣子密密麻麻縫制起來。
這繡的不是旁物,正她的貼身小衣,小衣、肚兜這等私密衣物她都是親自縫制,並不假手他人。而外衣大部分則由周府府內的繡娘負責縫制,她只需把花樣子和綢緞送過去即可,待完工後繡娘處會差人送來,很是方便。
除了外衣,到了每月中旬,還會有管事派小廝送來炭、布帛、綢緞、香燭、枕面、被褥等用具。
想到這個,她忽想起屋內存著炭不多了。眼下雖過了冬,天還寒著,她又是怕冷的體質,每晚都燃著炭,炭越用越少,這些日怎沒見人來送,心下疑惑,喚了外屋的春茗進來。
春明正在打盹,聽見自家小姐喊,忙從外屋過來。
“怎麽了,姑娘。”
春茗是從徐府跟著她嫁來的,在徐家時稱她姑娘慣了,剛來府裏,也總會叫錯,後面周泓去了,她們這院裏也沒有什麽人,徐婉就沒糾著她改,私下裏就這麽叫了下來。
“屋裏炭火、蠟燭快用完了,妳去儲物院王管事處領些,再順帶帶回些顏色素點的綢緞。”
徐婉懼黑,晚上需亮著光才能安睡,油燈的照亮範圍和亮度不及蠟燭,因而她更喜歡點蠟燭,每月府裏會差人將蠟燭連同其他用具壹並送來,壹共九支蠟燭,四支白蠟,五支黃蠟。
“是,姑娘。”春明領命前去。
到了儲物院,春茗找人問了壹下,王管事不在。於是她向壹個做著活計的小廝走去,那是每月給她們院送東西的小廝,好像叫順來。
順來也識得她,見她來了,忙放下手中正擦拭的白釉瓷瓶。
“春茗姐姐,妳怎麽來了?”
“如意苑的炭火和蠟燭用完了,少奶奶差我取些。”
順來聽罷面露難色地說:“蠟燭倒還有些,只這炭火,庫裏卻是沒了,妳先把蠟燭帶去,等過兩天采辦回來,再派人給妳送去。”
順來緊張地打著慌,其實庫房裏還有壹簍銀灰炭,實不是他不想給春茗,而是管事吩咐了,要把這簍炭送到琴姨娘處。最近老爺不曾外出,夜晚多宿在琴姨娘處,琴姨娘得寵,老爺也不大理這些內宅瑣事,管事這是留著炭討好琴姨娘呢,他可不敢貿然給別人。
“行吧,那過兩天記得差人送炭過來。”春茗讓他去取蠟燭。
接過蠟燭,春茗轉身離開,邁出院門有壹段路,忽想起姑娘叫她順帶素色綢緞,又轉頭回去。
剛回到院門口,就聽到琴姨娘身邊的丫鬟招娣那大大的嗓門。
“順來,銀灰炭可準備好了?我們姨娘等著用呢。”
“早為姨娘準備好了,我這差人就給姐姐妳帶去。”順來眉開眼笑道。
銀灰炭?剛不是說庫裏沒了嘛?
她帶著疑惑跨進院門,到了倆人跟前,順來見她又回來了,壹陣尷尬,忙問她:“春茗姐姐,妳怎麽又回了,可是有什麽東西落下?”
“少奶奶讓我拿綢緞,我忘了,妳去取壹匹來,顏色不要太鮮艷的。”
順來去庫房裏取了壹匹青色綢緞遞來。春茗待接過綢緞,忍不住問道。
“妳剛不是說沒有炭了嗎,是府內又進了來了?既如此,也給我們少奶奶那兒送去點罷。”
順來心虛地笑笑,說炭是姨娘那邊事先預定好的,就剩那壹簍了。
不怪他順來勢利,沒了少爺,少奶奶就是壹個寡婦,老爺太太這些年也很少註意到她,他可犯不著為著有名無實的少奶奶得罪了正在風頭的琴姨娘。
“妳……”
春茗明白了,府裏這是看人下碟,少爺去了,他們這是冷待自家姑娘呢,張了張嘴,想要爭辯幾句,但又想起姑娘的囑咐,讓她萬事不要逞強,閉了嘴巴,抱著綢緞便回去。
在旁邊等著順來送炭的招娣,看懂是怎麽回事了,這是府裏管事討好她們家姨娘呢,只把炭緊著他們用,可算有眼色,忍不住得意起來,小聲地嘀咕壹句:“什麽少奶奶,壹個喪夫的寡婦,也配合我們姨娘比。”
聲音雖小,春茗卻聽到了。
春茗自小就侍候徐婉,與她感情甚篤,自是聽不得別人背後編排她,於是停下腳步,雙手叉腰,怒視著招娣:“妳剛才說什麽,敢再說壹遍麽?”
順來見春茗又停下了,忙打圓場:“春茗姐姐消消氣,等到炭壹采買回來,我就給少奶奶送去,妳先回吧。”
招娣見春茗壹張臉稚氣未脫,雖有點氣鼓鼓,但又沒啥氣場的樣子,膽子上來,張口又說了壹遍。
春茗氣極,上來就和她扭打在壹塊。
順來叫了壹聲:“哎呦,這是做什麽嘞”忙和旁邊小廝拉開她二人。
春茗和招娣倆人臉上都掛了彩,春茗更瘦小壹點,傷的更嚴重,她怕自家姑娘見自己久不回起疑,也不想在這耽擱,悻悻地回去了。
招娣占了上風,望著春茗離去的背影咒罵幾聲,吩咐小廝擡著那簍銀灰炭,也回去了。
請見
春茗回到如意苑,怕徐婉看到自己臉上的傷,先去外屋,洗了把臉,用冷毛巾敷壹下臉頰,照了照鏡子,搽粉遮壹下傷痕,待到傷痕不容易看出後,才轉身進了裏屋。
徐婉還在繡著小衣,繡的入神,並未發現春茗回得有壹些晚,聽到她回了,擡頭問道:“東西可帶回了?”
春茗小聲回道:“奴婢只帶回了蠟燭和綢緞,儲物院小廝說炭沒了,過兩天采辦了會差人送來。”
“把綢緞拿來吧,我正好要用。”
春茗本想遠遠地放好便溜出去,聽到這話只好上前。
待她走近些,徐婉才發現春茗的臉頰兩側似微微腫起。
不待春茗過來,徐婉已從榻上起來,走到她的近前,指著她的臉問道:“這是怎麽回事?”
春茗支吾道:“沒事,就是奴婢回來時被石頭絆了壹腳,不小心摔了。”
摔了還有抓痕?
見春茗眼神閃爍,明顯在撒謊,徐婉擔心她受了委屈不肯說,正了正色:到底怎麽回事?
春茗看著自家姑娘嚴肅的神情,知瞞不過,便把來龍去脈說了壹遍。
邊說邊抹眼淚:“奴婢實在氣不過,就和她打了壹架,都怪奴婢給您添麻煩了。”
徐婉拿著手帕幫春茗拭著淚:“傻丫頭,我怎麽會怪妳。只別人背後如何說,我並不在意,妳下次聽到不要理睬就是。”
“可是……”
“好了”徐婉止住春茗的話,“別哭了,再哭下去臉可要哭花了,去洗壹下臉,我給妳上點藥,萬壹留下疤痕,可嫁不出去了。”
“姑娘!”聽到這打趣的話,春茗又羞又急。
在徐婉的推搡下,春茗去洗了臉。
徐婉拿來藥盒,取出指甲蓋大小,輕輕塗在那幾道劃痕上,看著春茗稚嫩的臉龐,心中五味雜陳,既感動,又酸楚,嘆自己連壹個丫頭都護不了。
……
徐婉這邊打算息事寧人,沒把此事放在心上,琴姨娘卻在暮晚時分差了人來。來人是琴姨娘身邊伺候的大丫鬟荷葉,其為人伶俐,嘴也乖巧,頗得琴姨娘喜歡,上來向她行了個禮,言道姨娘有事請見,讓少奶奶明天務必壹趟。
徐婉心下疑惑,琴姨娘找她會是何事,她在這府裏,除了老太太處不曾去過別處,和別人亦沒有什麽牽扯,實想不出和琴姨娘有什麽交情,難道是關於春茗的事,她皺了皺眉,心想總不至於。
次日壹早,徐婉用過晨食,便起身去西廂院琴姨娘處了,她雖不知琴姨娘找她何事,卻也不想去的遲了讓人覺得怠慢,因而早早便去了。
雖說琴姨娘不至於因這點小事為難春茗,卻還是擔心春茗會受欺負,故而沒帶春茗,只身前去。
琴姨娘的住處位於西廂院的瀾院,院落寬闊,內植榆槐,日光灑落,樹影斑駁,亭臺樓閣,交相輝映,很是氣派。
徐婉剛穿過遊廊,恰巧撞見了從跨院出來的周淮安。
他壹身鴉青色長衫,交領對襟,外罩淺墨色大氅,身長如竹。
待他走近,她連忙低頭,屈身行了禮:“爹。”
周淮安腳步壹頓,打量了她壹眼,面露不解,徐氏來這兒何事,據他所知,徐氏壹向深居簡出,今兒來瀾院為何,只是女人家的事他也不好過問,面上淡淡地嗯了壹聲,便轉身走了。
待眼前身影離去,徐婉才繼續往前走。
她素來沒心思打聽府內事,春茗知她對這些沒興趣,也很少說給她聽,故而她並不知道周淮安昨晚宿在後院,不然定會遲些再來,避免和他撞見。
轉念壹想,原是那位公公近來宿在後院,難怪昨日招娣如此行事。
她雖消息不通,卻也大致知道,周府內,統共三位姨娘,琴姨娘算是最受寵的那位。
到了門前,丫鬟打起簾子,荷花出來引她進去,言道姨娘正在洗漱,請她在堂前稍等。
徐婉靜坐在雕牡丹刻海棠紅漆椅上,看著茶盞內泛起的茶葉,雖猜不出琴姨娘找她何事,但想到很快見曉,心念漸漸安定。
歉意
不過片刻,琴姨娘就來了,想來室內暖和,她並未穿襖緞,只著壹襲茜紅色襦裙,裙擺搖曳,勾得身段窈窕纖細。
見到徐婉,忙親切地走過來,拉著她的手道:“怎來這般早,可用過早膳沒?待會留下壹同用膳。”
徐婉欠身行了壹禮,答道:“謝姨娘,兒媳已用過早膳,不知姨娘找我來所為何事?”
琴姨娘順目看去,只見她垂著眼睛,睫毛纖長,鼻尖瑩潤,粉黛淺施,更顯面目白凈,容顏雋秀,只可惜……
又想起今兒的打算,繼而綻出壹個笑道:“昨兒我的丫鬟不懂事,話失分寸,我已嚴加懲處過了,望妳不要介意。”
徐婉心中詫異,面上卻不顯,只答道:“都是丫鬟家的小打小鬧,姨娘嚴重了。”
琴姨娘找她來是為了向她表示歉意?徐婉不解。
不怪徐婉疑惑,依著琴姨娘往日的性子是不會在意這點小事,就算自家丫鬟犯了錯,也無管事會去上報,因而琴姨娘壹般都會置之不理,更遑論親自致歉。
只因近來琴姨娘在思慮壹事。府裏現有三位姨娘,二娘是老太太做主,給爺納的揚州壹夫子家的女兒,其人呆板沈悶,遵循條條框框,爺不甚喜她。三娘原是周泓生母的陪嫁丫頭,周泓生母去了後,爺念她對舊主忠心,把她擡為了姨娘,以便照顧周泓,周泓在時,爺還去過她屋那幾趟,周泓去了後,爺就很少去了。
她自己原是通房丫頭,爺娶妻前,就侍奉身側,對爺的秉性喜好深為了解,因而爺若是宿在後院,多是來她處。眼下爺雖晚上宿在她這兒,卻把府裏的事務交給了二娘管控。
二娘沈悶寡言,可為人卻穩重得體,爺正是看中這壹點,才漸把府務裏事務交由她打理。眼下老太太身體日漸不好,爺頗有把二娘擡正管家的苗頭。
思及此,琴姨娘可坐不住了,爺常外出,少居府內,近來才留意後院,不定什麽時候又要外出,下人雖巴著她,她心裏卻明鏡似的,她雖有寵,卻無實權,老太太若去了,這府內當家的可就是二娘了,二娘刻板守矩,哪還會有自己的好日子。
昨兒招娣取回了炭,忙不叠邀功,對著琴姨娘恭維壹番,卻怕這事日後被人掀起和春茗扭打之事,留下後患,於是主動提及,不過也是幾筆帶過,想來姨娘不會在意。
依著往日琴姨娘必會因下人的討好而竊喜,可最近想著二娘的事,那還有什麽心思歡喜,爺不把管家之權交給她,不就是嫌她不及二娘穩重得體麽,她必須先改觀爺對她的印象,再徐徐爭取管家之權。
想到這,又怪招娣莽撞,只她是自己身旁伺候多年的丫頭,卻也不好重罰她,因而面上責備她兩句,讓她以後不要如此口無遮攔,又罰了她壹月月例,此事作罷。
招娣雖壹頭霧水,暗叫倒黴,卻也不敢不應。
琴姨娘處置了招娣,又思慮了半晌,這才遣人約見了徐婉。
徐婉不知這其中彎繞,只當琴姨娘為人公正,禦下有方,因而規矩恭敬地回話。
“妳雖不計較,我這心裏卻著實過意不去。”琴姨娘笑道:“聽下人說,妳院裏炭快用完了,我這裏卻還有些,不若妳先拿去用。”
徐婉待要推脫,琴姨娘卻不允,直說壹家子人莫要見外,徐婉只得收了。
琴姨娘本欲留徐婉吃飯,徐婉怕自己許久不歸,春茗會擔心,只言自己已食過早膳並無胃口,推拒掉了,琴姨娘只得派人送她回去。
回到如意苑,春茗早倚著外屋屋門巴巴向外望著。見徐婉回來,忙歡天喜地迎了上去。
待小廝放下炭簍,辭了徐婉回去復命後。徐婉望著壹臉疑惑的春茗,向她解釋了今早的事。
春茗直言謝天謝地,眉開眼笑地朝炭盆裏添炭。
******
西廂瀾院,巳時過半,丫鬟捧來盥盆,周淮安俯身凈手潔面,接過面巾擦拭後,正要安置,忽想起壹事,問身旁侍候的琴姨娘道:“今早徐氏過來做甚?”
琴姨娘正不知如何開口提起此事,驀然聽到他問,忙把此事面貌粗略敘述給他,省去了丫鬟招娣有失分寸的那句,只說兩人起了口角,自己已罰了招娣。
周淮安也不關心丫頭間的打鬧,壹聽大概,便明白了首尾,王管事這是見風使舵呢,府裏可容不得這等踩高捧低的奴才,趕明定要發落了他。又想到今早看到的徐氏,壹身煙青色夾襖,下著黛色襦裙,低眉順目,款款而來。
卻不見她那丫頭跟著,想來是怕有人為難了她,想起她那貓兒般的膽子,不由低笑壹聲。
琴姨娘看著周淮安陰晴不定的臉,試探地喚道:“爺。”
周淮安回神,“此事妳處理得很是妥當。”
琴姨娘心中壹喜,心道果然。
稱病
自那壹次去了瀾院後,琴姨娘總隔三差五,邀徐婉前去,期間聊話家常,噓寒問暖。言語之間,琴姨娘頗有周家主母作風,言辭關切,待徐婉歸時,也會命下人相送,順帶送往徐婉住處些衣料布匹。
琴姨娘過於的熱絡,倒讓徐婉不好意思起來。但長輩相邀,徐婉又不好直接拒之。
徐婉不善言談,在周府這幾年又多是閉門不出,也沒探聽過府裏人的事,因而對琴姨娘的為人秉性不甚了解,且琴姨娘按輩分應為她的婆母。
長輩面前,徐婉克己守禮,時時要註意言行,頗感拘束不適,倒不如在如意院內只主仆二人自在些。
心下暗暗思忖,待日後尋個托詞不去。
不過,常去琴姨娘處,也有些惠實的好處,除琴姨娘送來的衣物外,徐婉能察覺到,下面小廝對如意苑態度改了許多,仿似對她更恭敬了幾分。
譬如儲物院的小廝,再沒懶怠過,每月中旬,都會準時差人送來每月份例用品,蠟燭、銀灰炭、布匹、被褥等壹應俱全,不必再遣人去催。另外她還發現壹事,有些蹊蹺難解。
這月小廝擡著蠟燭等用具來時,她見那人面生,春茗探問道“往常不是順來負責送這些嗎,今兒怎換了人?”
那小廝嘻嘻壹笑,回道,“順來他犯了事,被打發到外院去了,連帶著王管事也被懲處了,以後如意苑的用度,皆由小的負責,少奶奶若有什麽事,盡管差遣。”
王管事也被發落了了,誰發落的,難道是琴姨娘?
存了這樣的疑慮,徐婉和琴姨娘相處,雖還有些拘謹,卻多了幾分敬意。和琴姨娘相處,多是話話家常兒,最多也無非是女子間那些事,這幾日以來,雖說不能完全適應,倒也能應對合宜。
倒是她那位公公,素來沈默,極少言語。
他來了後,見婆媳二人相談甚歡,也不打擾,頷首示意後,便轉身進了裏屋。
透過菱形鏤空玉面屏風,徐婉可隱約看到他斜靠在羅漢榻上,捧著壹本書,目不轉睛地讀著。
二人雖極少搭話,她卻感覺如坐針氈、局促難安,不多時,便會起身請辭,琴姨娘見天色稍晚也不多作挽留。
好在去瀾院這幾趟,碰到周淮安的次數不多。有時是正巧遇見他從跨院出來,二人匆匆打個照面,徐婉規規矩矩問個安。有時是傍晚,她還沒回如意苑,能碰到他回瀾院,二人亦不曾多搭話。
漸漸地,徐婉仿似找到了他的壹些習性,比如他在辰時前會離開瀾院,於申時後回來。
徐婉會依據這些時間點,晚起會兒再去,在天將轉暗時尋借口離開,因而這段時日下來,極少碰見他。
只最近偶有幾次,徐婉去時,他竟還在瀾院,端坐在內室板足案前,似是在慢慢品茶,不過不多時便會離去。
就這麽過了幾日,徐婉終於尋了個由頭,稱身體不適,不宜外出,並遣丫鬟秉了姨娘。
當天傍晚,琴姨娘派了個嬤嬤來探望,問她可要緊,要不要喚大夫來,她只推說身體微恙,休養壹段時日便好。後來琴姨娘果叫她安心靜養,不方便的話不用來瀾院了。
……
晚間,月上梢頭,夜涼如水。
周淮安回到瀾院,甫壹進門,見堂前梨花木方桌上只有壹只茶盞,杯沿還余留著口脂痕跡,正是琴姨娘慣用的淺絳色。
心下疑惑,今日徐氏沒來麽?
怔神了片刻,也沒多問,轉身進了內室,凈面洗手後,琴姨娘自服侍他安置。
又過了半月,周淮安發現這些時日路上都沒見到徐氏,回屋時,桌上的茶盞還仍舊只有壹只。
周淮安隨口問身側的琴姨娘,“這些日子,怎沒見徐氏來陪妳?”
姨娘正聚神專心幫他寬衣,冷不丁聽到他問,反應了片刻,回話道:“噢,妳說阿婉呀,她最近身體不適,在院內靜養。”
周淮安沒在意她稱呼上的變化,聽後只淡淡地嗯了壹聲,沒再說話。
身體不適?
他上次見她時,她面色紅潤,不像是病了,這才幾日時間,怎麽身體不適了?
真病下了,亦或是不想來瀾院同琴姨娘敘話的托詞?
他無意去探尋女人家的心思,但也能大概感知到,徐婉在這兒,很是拘束,尤其是他在的時候,更是拘束。
不過,他也並未多想,只以為他這個兒媳懼生罷了。
印象中,他與她鮮少碰面,更遑論搭話,這幾天,可謂是他們這幾年碰面最多的時候,不過兩人也很少搭話。
他碰見她,多是她早上來時,他正巧出門,徐氏低著頭,欠身行禮,他頷首示意後,便離去了,並無多少言語交流
亦或是回來得早了,她還在和琴姨娘敘話,見他回來,也是不多時便離去。
失落
至於徐氏怕他,也是他自己品出的。
有壹次出門時,他忽記起,放在瀾院的遊壹本記忘了拿回書房了,便打算回去拿。
轉身後,他看見徐氏,她已起身,正朝正房走去,肩膀不似二人相遇時那般繃著,似是松了壹口氣。
他為商多年,觀察力極為敏銳,察覺到他這位兒媳似乎有點懼他,亦或是他讓她感覺格外拘謹。他哂笑壹聲,放棄了回屋拿書的念頭。
後來會有意無意,借著眼角余光偷偷觀察她,發現的確如此。他在時,她總會坐得格外端正,言語間也很是小心謹慎。
因而為了減少存在感,他早上離開時,與徐氏碰面了,只簡單地點頭示意後便離去。傍晚回來後,也不會在堂前多作停留,而是轉身去內室看書。
後來,許是徐氏摸準他早晚來瀾院的習性規律。總會在他離開後,才來瀾院,趕在他回來前,就匆匆離去。
有壹段時日,他很少碰見徐氏,最多只能在回來時,看見她用過的杯盞還放在桌上。
他只覺好笑,同時也起了逗弄的心思,比如時而晚走,時而早些來,果然能在瀾院碰見她。
亦或是來得太早,她還沒離去。他待在瀾院內室,透過圍屏上的縫隙,借著看書的遮掩,擡頭看壹眼堂前右側檀木上,端坐著的女子,見她雙手垂於膝上,多數時候閉口聆聽,偶而也會搭上壹兩句話,只覺心情很是舒暢。
可最近都沒見到她,還聽說是病了。
他竟感到微微擔憂,忍不住開口道:“既如此,可遣人去看了。”
琴姨娘說完徐氏病了後,見他久久不語,又知道他對府內事壹向漠然,也不好開口說自己已差人去看過。
眼下見他問,忙開口答道;“並無大礙,阿婉說只需靜養即可。”
周淮安點了點頭,示意自己知道了。
……
轉眼又過了半月,徐婉的日子還是如常進行。琴姨娘偶爾派人來送點黨參、當歸等滋補用品,讓她在院內好好歇著,不必外出,還言自己得空會來看她,讓她安心靜養,徐婉樂得自在,也不必去琴姨娘那兒了。
春意漸濃,院內垂絲海棠次第開了花,粉綠交錯,給平日素凈的院落添了幾分生機。
老夫人抱恙,不見人,徐婉連請安都省了。她平日就待在如意苑,繡繡小衣,或是待在屋內和春茗閑聊。亦或是在暖和明媚的下午,在屋外藤椅上坐壹會兒,曬曬太陽。
周淮安也如常壹樣,只是不再會特意晚幾刻再出,也不會提前回瀾院。
酉時正,日斜西山,赤色的霞光染紅了浮雲。
周淮安回到瀾院,看見堂前桌上竟放著兩只茶盞,看著都被似動用過,壹時出神,回過神來,問琴姨娘道:“今日有人來過?”
琴姨娘答道:“府裏二娘來了,說有事找爺您商量,您不在,她托我帶話問您。”
周淮安眼中失落壹閃而過,沒有接話。
琴姨娘心中想著旁的事,並未註意,繼續道:“二娘說婆母近來身子不大好,想問您下月她的壽辰,還如往常壹樣大辦麽?””
身子不大好?母親的病他是知道的,多半是心病,既好醫支亦難醫治。
那徐氏呢,病了這麽多天,還沒見好嗎?
琴姨娘見他面色沈重,抿唇不語,心下有話想說,於是硬著膽子試探地問道:“爺,這次壽辰還要大辦嗎?”
周淮安回神,語氣淡淡,“就和往常壹樣罷,人多熱鬧,母親也能趁此宴舒心壹點。”
言畢,見琴姨娘欲言又止,心下了然。他壹向知道這些內宅婦人家的心思,無非是那些管家之權。
定定看了她半晌後,方道:“二娘壹個人操辦此事,難免有些應接不暇,由妳從旁協助罷”
琴姨娘方才被盯得發怵,有種心思被洞察的窘迫感,正想作罷,卻聽他忽然說讓自己從旁協助二娘,震驚之後,忙欣喜回道,“此次老太太壽辰,妾壹定好好操辦。”
周淮安點點頭,也不再言語,只定定看著堂前右側椅子方向怔神。
琴姨娘只以為他倦了,上前壹步,服侍他寬衣。
周淮安伸展兩臂,任琴姨娘褪去他的外袍。
周淮安望著她耳邊隨動作輕輕擺動的碧玉耳珰,腦海裏忽然映入徐氏那壹雙不著耳飾、泛著粉紅的耳朵,眼神壹暗,止住了琴姨娘繼續向下的手:“今日也累了,早些安歇罷。”
言畢,也不脫深衣,大步朝床榻而去。
琴姨娘既得了管家之權,也沒心思多想,自去案前吹了燈,回到榻上安置。
有事
最近幾日,周財發現自家爺仿似變了壹個人,雖留在府裏,未曾遠出,卻極少去後院了。
前兩天還去過琴姨娘那兒幾趟,後面幹脆不去了。白日早早不是出府,落晚才歸來,就是待在書房裏,連門也不出,壹待就是壹天,晚上自然也是宿在書房裏。
老太太那兒得了爺的動向,幾次差人來問,周財只推說:“老爺這些天兒許是為了太太的壽辰忙呢。”
老太太那處雖壹時搪塞過去,周財卻知長此以往不是辦法。晚間他有意無意向爺提到“今晚不若去蘭姨娘處歇著。”爺只面無表情地看他壹眼,卻不說話,他登時不敢再多話了。
他感覺到自家爺周身散發出壹股生人勿近的氣勢,氣壓格外得低,他還是不要觸黴頭為好。爺這邊行不通,他就去蘭姨娘那邊提點壹二,可蘭姨娘最近忙著老太太壽宴的事,也不過來。
這日晌午,就在周財忙著打點府裏事務的時候,下人進來秉說:少奶奶來了,說是找爺有事。
周財眉頭壹皺,不解這時少奶奶來這邊做什麽,眼下爺卻不在府內,卻也怕有要緊事,起身出去迎。
徐婉攜著丫鬟春茗正站在院門口等著回話。
周財躬身行了禮。
見他來了,徐婉問道:“爹爹他今日可在府內?”
周財答道:“老爺今日外出還未歸呢,少奶奶有什麽事,可告訴奴才,待老爺回來,奴才替您轉達。”
“既如此,勞煩管家待爹爹歸家後,和他說壹下,家母的頭疾又犯了,有勞他請丁大夫再開兩副藥寄來。”
原是徐婉哥哥這兩日傳信來說,徐夫人這些時日覺得有些頭疼,仿似舊疾要犯,家裏面唬了壹跳,忙寄信過來讓她問問。
娘的病要緊,徐婉也不管稱病抱恙壹事,當天午後就來了。
她來了卻沒見著自家公爹,只得讓管家遞個話,謝過後自去了如意苑等消息。
申時後,太陽漸西斜,天漸漸冷了起來。
周淮安外出歸來,周財躬身請安後稟道:“少奶奶今兒下午來找您,您不在。讓我帶個話,說徐夫人的舊疾又犯了,讓您請丁大夫來看壹下。”
聽到這話,周淮安的眼神微動,蹙眉不語。
徐夫人的頭疾犯了,那……徐氏抱恙的身體好了麽?
“奴才現在派人去嗎?”周財見周淮安沈默不語,試探地問道。
“嗯。”周淮安回神,淡淡地應道。
“是。”周財領命就要前去。
“派人把少奶奶叫來,就說需她詳述壹下徐夫人最近的狀況,以便丁大夫配藥。”周淮安又加了壹句。
周財撓頭不解,少奶奶既說是舊疾,丁大夫上次不是看過了,為何還要再述說壹下癥狀。況且爺素來不關心這些瑣事,平時都是讓他們下人做的。
正要詢問壹番,周淮安淩厲的眼風掃來。
“還不快去!”
“是。”周財不敢耽擱,快步而去。
到了如意苑,下人說明來意後,徐婉擔心母親的病,當即隨人去了。
周淮安的書房在府內的壹隅,院落寬闊,院內植松柏翠竹,暮晚的光撒下,壹片清清冷冷。
徐婉立在門前,管家敲了敲門,“爺,少奶奶來了。”
“進來”裏面傳來清潤的嗓音。
徐婉推門進去,只見幾面紅漆雕梅蘭書櫃,兩張檀木方椅,壹面曲足案,案上置硯臺筆洗,案周圍置兩面席墊,書房布置樸素。
周淮安壹身鴉青色繡青竹長袍,正伏案寫著什麽。
“爹”她走上前去,欠身行禮。
“嗯。”周淮安筆下壹頓,擡眼看她壹眼,只見她壹襲水色襖緞,挽著發,雙頰因為趕路泛起點點紅暈。
想來是稱病確是托詞,思及此,他微微懸著的心放下,也不戳破,只說道,“妳且坐著稍等片刻。”
徐婉思索片刻,找到壹個離案幾合適的位置坐下。
見周淮安正處理著事務,徐婉也不好開口打擾,只得靜靜地等著,不敢擡眼亂瞟,只低頭打量著近側。
約二刻鐘後,周淮安停下筆,合上了賬本,放置壹旁。
徑直問道:“聽聞令尊病了,癥狀如何妳可清楚,說與我聽,我回來寫信傳達給丁大夫。”
徐婉正了正身子,規規矩矩地回話,“兄長來信說,家母最近偶感頭暈目眩,有時甚至難以入眠,仿似舊疾發作,有勞爹請丁大夫再走壹趟。”
周淮安只見她唇色粉嫩,唇瓣壹張壹合,吐出來的字很是婉轉,仿似雨滴落在心頭,泛起點點漣漪。
聽她講完,頷首道:“我已知曉,今晚會修書壹封派人送至峰林醫館丁大夫處,妳且放心。”
“謝謝爹。”得了他的應允,徐婉輕聲謝道。
接下來,周淮安問了她壹些事,多是關於飲食起居的事,長輩關心,徐婉應道壹切都好。
將將起身請辭之時,周淮安問道,“這本遊記,妳很是喜歡?”,他方才見她視線在上停留了幾眼。
徐婉驚訝,她剛才確實多看了幾眼那本書。原因無他,那本遊記,她小時候看過壹些,裏面講的都是些誌怪趣事,語言詼諧幽默,她在案幾壹側看到,想起兒時事,壹時怔神。
她入府前,聽人說她這位公公於學業上亦有所成,早年好似上過皇榜,入過春闈,後來不知怎地沒繼續進學了,轉而從了商,接手了周家家業。
他這樣的人竟也看這些誌怪趣聞,壹時好奇多看兩眼。
竟被他捕捉到,心下暗嘆,她這位公公眼神竟然如此銳利。
順著接話道:“這本遊記兒媳小時候看過壹些,覺得甚有意思。”
“是麽?既然喜歡,妳且拿回去看罷。”
周淮安拿起書,遞給她。
徐婉稱謝後,接過書,起身辭別。
周淮安點點頭,命周財派人送她回去。
望著徐婉離去的背影,周淮安沈默半晌,回過神來,提筆修書壹封,命下人連夜送至京城。
壽誕
四月初,老夫人的壽辰將至,周府上上下下都忙碌著。
琴姨娘第壹次管事,想要把差事辦妥,因而事事親力親為,只是第壹次當差,有些事項實在拿不準,派人去請老爺商量壽宴的事,只他似乎很忙,只偶爾抽身來過幾次。
估摸著徐婉身體應當修養好了,又派人來請。徐婉不好再推脫,隨人前去,兩人商量壽宴事宜,徐婉多數時候點頭附和。
期間也碰到過周淮安,不過次數不多,經上次他致信請丁大夫來後,母親頭疾有好轉,她對他存了感激之意,再遇時不似之前那般膽怯,兩人也能偶爾說上兩句話。
壹切如火如荼地進行著,轉眼到了壽宴那天。
周府張燈結彩,賓客絡繹不絕,凡是揚州有名的大戶都來捧場,獻禮層出不窮,首飾珠寶諸如壽比南山玉如意、實心金桃、翡翠手鐲等等,山參、靈芝,蟲草等藥草亦有,連縣令、通判、知府等亦派人送了禮來,壹時熱鬧非凡。
周淮安疲於應付,就把這事交給兩位姨娘,琴姨娘負責招待客人,二娘負責賬務查點入庫,打點下人等等。
老夫人也改了以往的病態,著壹身前襟帶圓福字錦面襖緞,由房嬤嬤攙著,坐於主位,周圍有人伺候著,有人上前不斷說祝詞敬酒賀壽。
幾位姨娘坐在下首,徐婉陪坐在旁,也不說話,因她是個寡婦,輩分也小,也沒人不識趣找她敬酒。
就這麽匆匆過了壹天,傍晚時分,客人陸繹散去。
她和春茗走在回如意苑的路上,春茗在下人處貪吃多吃了點東西,壞了肚子,徐婉讓她先去如廁,自己繼續走著。
正走著,到了假山附近,背後忽然有個人沖出來堵著她的嘴,拉她進了假山,就要脫她的衣衫。
這人是揚州同判寧士棋的兒子寧明遠,他吃了幾杯酒,醉意上來,見前面壹人衣著素凈,想來不是妓妾之輩,雖未看清其面容,但見其腰段玲瓏,凹凸有致,起了邪火,特繞道至假山後。
其人仗著自己是通判大人的獨子,家裏太太寵著,無法無天慣了,醉意上來,忘記臨行前父親讓他不要惹事的囑咐,當下只覺得壹個丫頭而已,強了她,她必不敢聲張,就算事後被人捅出來了,也不過納回家罷了。
他以前也做過不少這樣的事,那些府忌憚他父親的勢力,而且只是壹個丫頭而已,並未說破,有幾戶有眼色的,甚至巴巴把丫頭送去他府上,此後更是助漲了他的邪膽。
寧明遠將徐婉拖至假山後,壹手堵住徐婉的嘴,壹手去解她的衣衫,月光灑下,只見她脖頸壹截白膩,更是淫心大起,胯下物事漲的高起,不管不顧,就要扒她的裙褲。
徐婉極力掙紮著,奈何被其轄制著,掙脫不得,嘴又被堵著,只能發出低低嗚嗚之聲,預見就要被羞辱,只覺內心壹片絕望。
周淮安正在府內走著,身後跟著周財。方才宴上,眾人敬酒,他不好推卻,亦飲了不少酒,此刻只覺胸悶,故而出來散步,吹吹冷風。
走到假山附近,隱約聽到有些動靜,眉頭壹皺,忙帶著周財過去查看。
只見壹人制住徐氏,正要褪她褲子,又驚又怒,忙上去壹手拉開,擡腿壹腳,將其踹至幾步遠。
那人尋思誰人打攪他的好事,正要發作,擡頭壹看是周老爺,酒意被嚇醒了幾分,忍著痛意撐起身子,踉踉蹌蹌走上前去,開口喚道,“世伯,我……”
話未說完,周淮安已看過來,徑直走來,二話不說,又是壹腳踹去。
周淮安生於商戶大家,難免要外出經商,其祖父怕其路上遇見歹人,讓他習得些拳腳,方才見徐氏眼角含淚,滿面悲戚,更是怒火中燒,這壹腳下了死力,力度之大,直將寧明遠踹暈了去。
踹完之後,看著地上躺著的寧明遠,沈聲吩咐周財道,“先將此人拖去柴房,待我處置。”
周財跟在他身後,自是看見方才壹幕,事關周府體面,他也沒敢去叫人。正要上前幫忙,還不及他反應,爺已把那歹人踹暈,只見那歹人面熟,卻是寧通判的兒子,壹時沒了主張,閉口靜等爺吩咐。
只見爺面色鐵青,吩咐他將歹人關進柴房,忙領命拖著那人至隱秘小道離去,行至半道,又喚了兩個嘴巴嚴實的人來,將他拖至柴房關押。
再說這邊周淮安教訓完寧明遠後,擔心徐婉,又回到她身前,只見她壹時六神無主怔神著,待回過神來,似想到什麽,轉身向假山撞去。
周淮安唬了壹跳,壹時顧不得什麽,忙上前將她緊緊摟住,輕聲安慰道;“別怕,那人已被我打暈,現在已沒事了,沒事了。”
徐婉方才回過神來,意識到自己被人輕薄,雖未成事,但也清白受損,這才起了尋死的心。沒想到被人攔住,卻越想越難過,不禁低聲抽泣著。
周淮安見徐婉滿面淚水,傷心欲絕,當下只覺心臟似被人撕扯過壹般疼痛,只得繼續低聲安慰道:“妳別擔心,我向妳保證,今晚的事,不會再有人知道,那個輕薄妳的人,我定會讓他付出代價。”
待徐婉漸漸止住哭泣,周淮安又說道:“今晚妳先回去休息壹下,別讓妳的丫鬟擔心,明天就當這事就過去了,其他的事,交由我處理。”
徐婉點點頭,周淮安怕她又尋短見,跟著她回了如意苑,待了好壹會兒,直到她那丫鬟回來。
怒意
春茗回到如意苑後,隱見壹人影坐於堂前,嚇了壹跳,忙進去看。只見老爺端坐於堂前椅上,面色凝重,春茗不明所以,心下惴惴不安,上前見禮:“問老爺安。”
周淮安擡頭定定看來,目光帶著寒意,沈聲吩咐道:“回屋看好妳主子,莫要再離她身。”
語含淩厲,聽得春茗壹駭,當下隱隱覺得自家姑娘出事了,顧不得怕,正要壯膽探問壹下,周淮安已起身離去。
春茗快步朝裏屋而去,見徐婉平靜地坐在床上,壹言不發,與往日很是不同。
忙至她跟前,見她肩膀處衣衫破碎,仿佛被人用力撕扯過,壹股不祥的預感湧上心頭,忍不住開口詢問道:“姑娘……發生了何事?您怎麽了……”
徐婉歷經方才劫後余生,驚魂未定,自周淮安送她回來後,她壹直坐在床上,驚慌、羞憤,壹時腦中千思百緒,越想越覺得難以自處。
見春茗回來,所有委屈便如洪水決堤,再也止不住,伏在春茗肩上,將今晚之事盡訴於她。
春茗聽姑娘說完,壹陣震驚後怕後,心中萬分自責,恨自己不該讓姑娘壹人回來。但覺肩上壹片濕熱,更是難受萬分,忍著心疼低聲安慰她道:“沒事了,姑娘……今晚,奴婢就在這陪著您,您安心睡壹覺,明天就什麽都過去了。”
心下念叨菩薩保佑,還好無事,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。又轉想起方才老爺走時,那個暗含警告的眼神,全身不寒而栗,既是怕他,又感念著他救了自家姑娘,幸好姑娘無事,不然自己死千百次也是應當。
哭完之後,徐婉也實在累極,躺在床上,春茗幫她蓋好棉被後,很快睡了去。
這邊周淮安出了如意苑,直奔柴房而去。
柴房位於西北角,地處偏僻。
周財早避開下人,命二人將寧明遠拖至柴房關押,派人守著,知道爺今晚會來吩咐,因而自在柴房候著。
周淮安來了後,下人搬來板凳,周淮安撩袍坐下。
見他來了,周財忙過來,躬身道:“爺,寧明遠已被關在裏面,該如何處置。”寧明遠此刻還在昏迷中,他沒得爺的指令,因而只是將其關押著。
周淮安朝柴房淡淡看了壹眼,便收回目光:“今晚的事,不許讓其他人知道,至於寧明遠……”他眼神轉冷,“先讓他吃些苦頭。”
苦頭就是免不了幾頓毒打了,見爺吩咐完畢,沈默不語,亦沒有走的意思,周財眼神壹動,旁邊立著的小廝意會,轉身進了柴房。
柴房內,寧明遠被壹盆冷水潑醒,夜晚天還寒著,冷水浸濕衣衫,黏在身上,凍得他直打哆嗦,見來人手執鞭子,又懼有怕,不禁大聲嚷道:“妳們敢如此對我,我爹可是揚州通判,”
壹頓鞭子下去,罵聲轉為哀嚎。
“妳們這群天殺的,待我回去……啊……”鞭聲再起,又是壹陣哭嚎
“饒了我……饒了我吧”,聲音尖啞,已是有氣無力。
坐了許久,周淮安已無心再聽,皺了皺眉。
周財見他不耐似要離去,那寧公子是死是傷還落個準話,忙向前壹步問道:“那之後……是要放他回府麽?”
放他回府?
周淮安想起那懷中瑟瑟發抖的身子,以及那幾近絕望的眼神,面色轉為陰冷,輕哼壹聲,“放他回去,也太過容易。”既是那孽根做下的事,便由該它受罰。
低聲這般囑咐,周財領命。
如此處置,周財心下雖驚訝,卻不算震驚。經商的人家,背後難免沒有幾個人,爺背後的人可是江南節度使陸遠川陸大人,其人深得帝寵,權柄甚重,這些年虎踞江南,壹向雷霆手段,在這地帶可謂是壹手遮天。
揚州同判、知府大人雖不知底細,也隱約知周家和陸家往來,因而面上待爺很是恭敬,不敢輕易得罪。這寧公子犯了事,落在爺的手裏,也只得算他倒黴。通判那邊若要討公道,自有陸大人出面。
只爺真是太狠了,這寧公子喜好風月,愛侍弄婦人,沒了這物事,就是廢人壹枚,怕是比殺了他還難受。
這般落人口實的事,爺向來都是交給江湖人士來做,這次怎……? 轉念壹想也對,這寧公子招惹誰不好,非要招惹少奶奶,爺就算再不待見她,也得為了周府的臉面。
吩咐周財完,周淮安面色稍霽,又想到如意苑,沈聲道:“明天選幾個伶俐的丫鬟,在如意苑伺候。”
以他以往的脾性,春茗這等擅離職守、不守本分的下人定要狠狠發落了,眼下徐婉情緒不定,又壹向和她親近,只得暫且繞過她去,多派幾人過來看守。
吩咐完畢,周淮安起身離去。
明月皎潔,懸於天上,灑下壹片清冷的光輝。
書房內闃然無聲,周淮安靜坐在幾案旁,已有多時。室內沒有燃燈,窗外月光透過紗窗,映在他俊美無儔的側臉上,喜怒難辨。
合目之時,滿腦皆是那雙絕望無助的眼神,心中不禁隱隱泛疼。如果不是他趕來,那後果將不堪設想,念及此,那寧明遠就是死千百次也不足惜,只就這麽讓他死了,也太過輕易。
又不禁想起懷中隱隱顫抖的身子,不盈壹握的腰肢,落在手上綿軟的觸感,骨節分明的手不自主地摩擦手中杯面幾下,隨之誕生個荒唐的念頭:那樣纖細柔弱的腰肢,不知狠握起來,會不會斷掉。
念頭方起,還不及止住,便似藤蔓滋生,瘋狂爬滿心房各個角落,那不經意瞥見的修長脖頸、透過破碎衣衫露出的肚兜壹角、若有若現的溝壑,全部湧入腦海,驅之不去,欲念頓時升騰,灼得他口幹舌燥。
擡手猛灌了幾口茶,閉眼靜了半晌,才堪堪壓下旁生的妄念。
【完】